竹笥 [ zhú sì ] 生词本 基本释义 详细释义 [ zhú sì ] 用以盛放衣物书籍等的竹制盛器。 内容来自网友贡献并经过权威书籍校验,百度提供平台技术服务。 贡献释义 热搜字词 一蹴而就 不落窠臼 余音绕梁 厚德载物 因地制宜 有恃无恐 未雨绸缪 独具匠心 ...
词语解释 竹笥zhú sì ◎用以盛放衣物书籍等的竹制盛器。 网络解释 竹笥 用以盛放衣物书籍等的竹制盛器。《后汉书· 逸民传 · 戴良》:“良 五女并贤,每有求姻,辄便许嫁,疎裳布被,竹笥木屐以遣之。” 竹笥的字义分解 竹 拼音 zhú 部首 竹总笔画 6 竹[ zhú ] 1. 常绿多年生植物,春日生笋,茎有很多...
竹笥[zhú sì] 1. 用以盛放衣物书籍等的竹制盛器。 竹笥 引证解释 ⒈ 用以盛放衣物书籍等的竹制盛器。 引《后汉书·逸民传·戴良》:“良 五女并贤,每有求姻,輒便许嫁,疎裳布被,竹笥木屐以遣之。”南朝 宋 鲍照 《临川王服竟还田里》诗:“道经盈竹笥,农书满尘阁。”清 钮琇 《觚賸续编·汤司空》...
竹笥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为zhú sì,其详细解释如下:1. 定义与用途: - 竹笥是一种使用竹子制作的器具,主要用于盛装衣物、书籍或其他重要物品。它既可以作为日常生活用品,如存放衣物,也可以作为文化用品,如存放书籍。2. 形状与材质: - 竹笥一般呈矮扁圆筒形,由细长条形的竹篾或芦苇皮编织而成。在《中国古代妆奁...
12月24日,“巴人·寻踪——纪念冬笋坝遗址考古发掘70周年特展”在重庆巴人博物馆拉开大幕。这件2200年前的竹笥在出土之后,首次与观众见面。据悉,持续到2025年3月的展览,将对市民免费开放。一场跨越70年的考古发掘再现巴人故事 虽铜锈斑斑却难掩锋锐的青铜剑、铸造着繁复花纹和文字的青铜镜、用巨大木头雕琢而成...
竹笥 一种使用竹子制作的用于盛装饭食或衣物的器具。 用途 盛装饭食或衣物 所属专题 中国传统家具 起源 《说文解字》记载:“笥,盛食器也。”最早的竹笥可追溯到春秋时期,如江西省靖安县李洲坳古墓(约前512)出土的实物;湖北江陵雨台山楚墓(春秋晚期~战国晚期前段)出土竹笥7件;湖北江陵九店东周墓(春秋晚期晚段...
竹笥是一种用竹子制作的容器,主要用于存放衣物、书籍等物品。这种简单的盛器在古代中国十分常见,常用于日常生活的各种用途。竹笥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汉代。《后汉书·逸民传·戴良》记载,戴良的五个女儿都贤惠,每当有求婚者时,他便答应将女儿嫁给他们,同时还会赠送疎裳、布被和竹笥等礼物。在南朝宋时期...
湖北省博物馆收藏的战国竹笥,1986 年荆门包山 2号墓出土,历经2000多年大部分保存较好。 笥是一种竹制容器,包山2号墓共出土了69 件竹笥, 笥内装盛物有板栗、梅、枣、梨、菱角、家鸡、幼猪等食物以及驱虫防腐的...
📚荆门市博物馆收藏的东周彩绘竹笥,其纹样与包山楚墓出土的几件颇为相似,仿佛在规整的云雷纹基础上“节外生枝”。这种变化使其带有几分蟠螭纹和蟠虺纹的意蕴,给人一种“凌乱”却又不失美感的感觉。🎨博物馆称其为“彩绘”竹笥,但或许有些偏颇。这些残竹笥纹样并非彩绘,而是由髹红黑两色漆的竹篾编就,称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