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丝驿亦有其庙,香火亦盛”。可见至道光时期,当时并未称此地为竹王城,而是一座反映民间信仰的竹王祠。此后出现竹王建城之说,见(光绪)《平越直隶州志》云:“废竹王城,在杨老驿东半里,古老相传为竹王所建”。 贵州竹王的传说,形成于何时无从考证,但方志中可见于万历年间。从方志记载来看,此传说乾隆年间开始更...
探索贵州省黔南州福泉市的竹王城村,这里隐藏着一段长达2000多年的历史。竹王城,也被称为夜郎东都,是战国时期建造的一座古城池,传说由竹王竹多筒所建,因此得名“竹王城”。历经风雨的洗礼,竹王城内的大部分寺庙和城墙在咸同年间的战乱中毁坏,如今仅存东门、长3600米的古城墙墙基和五进门布局的王宫遗址。🎋 竹王的...
竹王城遗址位于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福泉市,具体位置在G551与大街路交叉路口往西北约80米处。该遗址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化古迹,具有以下特点和价值:历史见证:竹王城遗址是古代竹王部落的居住地,也是布依族和苗族等多个民族共同生活的历史见证。文化内涵:遗址内保存有大量的古建筑、石刻、碑文等文物...
竹王城遗址位于福泉市城东凤山镇杨老驿东。城墙用青条石垒砌,宽3米,高约4.5米,周长3000余米,该处之所以称为竹王城。据《平越直隶州志》载:“废竹王城,在杨老驿东半里,古老相传为竹王所建。”汉武帝元鼎六年(前111年)平南越,在牂牁斩竹王,废竹王城。明、清两代先后在古城内修建了关帝庙、城隍庙、武...
以示对先王的纪念。竹王城、竹王墓、竹王庙和竹王祠等古迹,皆源于这个历史事件。这些遗迹分布在黔、滇、川等地,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故事和文化内涵,是研究古代中国西南地区历史文化的重要载体。每一块砖瓦、每一棵古竹,都在无声地述说着那个时代的故事,见证了竹王家族的兴衰和地方民族的交融。
竹王城遗址位于福泉市凤山镇竹王城村,这里有着“夜郎东都”之称。近年来,竹王城村紧紧围绕“党建引领、强村富民”目标,依托丰富的历史文化和生态资源,在建设幸福乡村的道路上勠力同心、不懈探索,走出来一条独具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 走过了奋斗的昨天 皋阳桥下河水缓缓流淌,竹王园中紫...
连日来,位于福泉市凤山镇竹王城村的贵州宽农农业有限公司种植基地的100余亩辣椒进入了采收期。由于土壤肥沃、水源条件较好,该种植基地的辣椒长势喜人,亩产可达5000斤左右。 走进该种植基地,只见一垄垄、一株株细长翠绿的辣椒挂满枝头,一拨、一扯、一投,...
在贵州省福泉市杨老驿,一个距县城约23公里的静谧之地,河水蜿蜒,竹林茂盛,引人入胜。当地流传着一个古老的传说,据说在竹王城[1]东边半里处的小山上,曾有一座神秘的古城遗址,然而其确切的时代却有待进一步研究。据史书记载,远古时代,有一位女子在名为遁水(可能就是今天的贵州西南部北盘江)的...
竹王城:在贵州福泉县杨老驿,距县城 23 公里。此处河水潆洄,竹树畅茂,相传有竹王城坐落在东半里小山上。据实地考察,山上确有古城遗址,时代不明。史籍记载,在上古时候,有一女子浣于遁水(可能即今贵州西南部北盘江),见巨竹三节漂流足间,推之不肯去,中有儿啼声,持归剖视得一男孩。及长,资性聪颖,武艺超群。
竹王城距市区23千米,始建于战国时期。相传为竹多筒修建。全城长3600米,高4.5米,厚3米,分东西南北四门,用青石垒砌。西门处有地下隧道,宽1.5米、高2米、长450米,直通羊老河。城内曾经有十五处庙宇和三个省的会馆。由于战乱,现仅存东门、墙基。据《后汉书》、《华阳国志》等记载:在我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