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枝词九首【作者】刘禹锡 【朝代】唐 其一\白帝城头春草生,白盐山下蜀江清。南人上来歌一曲,北人莫上动乡情。其二山桃红花满上头,蜀江春水拍山流。花红易衰似郎意,水流无限似侬愁。其三江上朱楼新雨晴,瀼西春水縠文生。桥东桥西好杨柳,人来人去唱歌行。其四日出三竿春雾消,江头蜀客驻兰桡。凭寄狂夫书...
刘禹锡的《竹枝词》因其别开生面的艺术成就,引来后世的诸多赞誉和续写。宋代文坛巨擘苏轼称赞刘禹锡的竹枝词“此奔轶绝尘,不可追也”,他因此谱写了九首《竹枝词》,向前辈致敬。黄庭坚称赞刘禹锡的竹枝词:“词意高妙,元和间可以独步。道风俗而不俚,追古昔而不愧。”这些赞誉,是对刘禹锡竹枝词中肯而贴切的评...
刘禹锡最美的一首《竹枝词》,末句充满谐音谐趣,是很多人的最爱 中唐“诗豪”刘禹锡算得上一个奇人。首先,他出身很好。刘禹锡,字梦得,河南洛阳人,其先祖为中山靖王刘胜。其次,他遭遇很惨。他于793年进士及第,一生中三次被贬,前后共历二十三年。第一次是因为参与王叔文的改革被贬为朗州司马,十年后被朝廷...
竹枝词其一 刘禹锡 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这首描写浪漫爱情的民歌,一语双关,将天气阴晴的晴,化用谐音有情,堪称绝妙。《竹枝词》是古老的民歌,常以鼓和短笛伴奏。古代四川地区的人们,喜欢载歌载舞,喜欢赛歌,优胜者歌唱得又多又好,广受好评。刘禹锡在夔州...
编者按:临湖门外是侬家,郎若闲时来吃茶。黄土筑墙茅盖屋,门前一树紫荆花。——《湖州竹枝词》元代文学家张雨的这首《湖州竹枝词》,清丽欢快,幽默风趣,含蓄蕴藉,韵味悠长。靠近湖边的房子便是我的家了,黄土垒成了围墙,茅草覆盖着屋顶,门前的紫荆花朵朵盛开,绚丽灿烂,欢迎勤劳俊朗的客人来喝茶聊天,...
《红楼梦》“竹枝词”娲皇不补奈何天,放下瑶台女谪仙。不合大荒山下过,好姻缘是恶姻缘。 朱门富贵好繁华,处处楼台面面花。底把灌愁河畔水,一齐都付与儿家。 湘馆凄凉夜正孤,茜纱窗下月模糊。拚将两眼相思泪,酬得郎恩一半无。 风调何人似可卿,前身疑是许飞琼。无端偷试阳台梦,唐突人前唤...
竹枝词是发源于我国西南地区的一种民歌,在民间广为流传,在唐代诗人刘禹锡的影响下,写作者日益增加。通过他的提炼加工,竹枝词发展成为了以吟咏风俗为主的诗歌,既有文人诗的长处,又有浓郁的民歌韵味。到了清代,竹枝词的创作达到了高峰,流传范围从西南扩展至五湖四海,其内容不再局限于记述风土、抒发感情,还增添...
(1)竹枝词:乐府近代曲名。又名《竹枝》。原为四川东部一带民歌,唐代诗人刘禹锡根据民歌创作新词,多写男女爱情和三峡的风情,流传甚广。后代诗人多以《竹枝词》为题写爱情和乡土风俗。其形式为七言绝句。 (2)晴:与“情”谐音。《全唐诗》:也写作“情”。
《竹枝词》是清代诗人郑板桥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出处《板桥全集》。作品原文 几家活计卖青山,石块堆来锦绣斑。薄暮回车人半醉,乱雅声里唱歌还。作者简介 郑燮(1693年~1765年),清代书画家、诗人。字克柔,号板桥,兴化(今江苏兴化)人。擅画竹、兰、石,书法以“六分半书”名世,诗文也写得很好,所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