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卷见《石渠宝笈续编》著录,定名为“倪瓒诗画合璧“,即卷中还有倪瓒的诗文。入清宫前经明项元汴、清梁清标收藏。民国时局动荡,画幅以外的其他部分均被割去,只留画心被携往海外。后经王南屏收藏,一九九二年由国家文物局收购调拨,得以重回故宫博物院。 经清安岐《墨缘汇观》著录。 元 倪瓒《竹枝图卷》欣赏 版...
笔者曾注意到,2015年故宫博物院庆祝建院九十周年系列展览之“石渠宝笈特展”上,此卷曾亮过相。不过,一级文物应不会动辄现身,很可能此次八大山人纪念馆展出是该卷近年的第二次亮相于公众。 “八玺全”背后有讲究 此件《竹枝图卷》珍品,从今人观其写意画技巧角度,是一欣赏方向,另一欣赏方向则应该是它的收藏印。
书法绘画 | 元倪瓒竹枝图卷,故宫博物院藏。 图绘一丛幽篁,清碧秀姿,在风中摇曳。绘画技法,湿笔淡墨为主,略加浓墨分出层次,笔触灵动。是倪瓒晚年之作,显出倪氏绘画中超俗绝尘的韵质。 此卷入清宫前经明项...
《竹枝图》卷,元,倪瓒绘,纸本,墨笔,纵34厘米,横76.4厘米。 本幅自识:“老懒无悰,笔老手倦,画止乎此,倘不合意,千万勿罪。懒瓒。”款识内侧有清乾隆帝题七绝一首,钤明代项子京,清代梁清标、安岐、清内府,近人王南屏等鉴藏印多方。 倪瓒的《清閟阁全集》卷九中有一段著名的《跋画竹》:“……余之竹聊...
观《倪瓒竹枝图卷》,竹干与枝节的形态生动逼真,竹叶的偃仰与疏密布置恰到好处,满眼生机。这表明倪瓒并非真的不在乎形似,而是在追求形似的基础上,更注重神似。他强调通过笔墨的运用,来表现竹的逸趣,并借此表达自己的心性。正如他自己所说:“下笔能形萧散趣,要须胸次有筼筜!”这里的“筼筜”...
共2图1共1页 释文 倪瓒《竹枝图卷》 纸本 墨笔,纵34cm,横76.4cm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倪瓒题《竹枝图卷》 (局部) 纸本 纸本, 本幅自识:“老懒无悰,笔老手倦,画止乎此,倘不合意,千万勿罪。懒瓒。”款识内侧有清乾隆帝题七绝一首,钤明代项子京,清代梁清标、安岐、清内府,近人王南屏等鉴藏印多方。
元 倪瓒 竹枝图卷 故宫博物院藏 倪瓒的朋友们知道他有洁癖,对此比较照顾。例如一个叫周南老的人,每次邀请倪瓒来访之前,都会把家里打扫得干干净净,连柱子和柱础都擦得锃亮。 当然也有闹笑话的时候。倪瓒的同乡中有一个富翁。一次,富翁家里的芙蓉花开了,邀请倪云林一道赏花宴饮。倪瓒答应了。
元 倪瓒 竹枝图卷 纸本 设色 纵47.5厘米 横84厘米 《石渠宝笈续编》著录 贮宁寿宫 八玺全 倪瓒(1301 — 1374),字元镇,号云林子等,无锡(今属江苏省)人。家境殷实,筑“云林堂““清閟阁“,收藏图书珍玩。工诗文,善画山水、竹石,长于书法,谙熟音律。中年以后,信奉道教,崇尚佛学,疏散财产,过着“不事富贵事...
一枝留得后人看:竹枝图卷 83 2024-03 3 永恒的寂寞:渔庄秋霁图轴 71 2024-03 4 韩坤一草亭:容膝斋图轴的象征意义 85 2024-03 5 倪瓒的艺术创作特点 70 2024-03 6 与群鸥往来,烟云上下:秋江渔隐图轴 90 2024-03 7 无家者的歌:芦花寒雁图轴 ...
中国书画·倪瓒绘竹枝图卷(山海关站台票): 【好运天天来】【7788商城__七七八八商品交易平台(778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