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伶病酒”讲述的是西晋时期诗人刘伶嗜酒成癖的故事。刘伶自从被朝庭排挤之后,为消遣心中苦闷就开始饮酒渡日。每日酒不离手,不出去赚钱养家,也不帮忙做家事,他的老婆对此感到特别的生气。一日,她将家里的酒壶和酒杯全部都摔碎了,又好声劝说刘伶不要饮酒。 刘伶见自己的饮酒工具都被打破了,便哄骗他的妻子说:...
很多人都劝刘伶少喝点酒,他却一直不以为意,出行的时候,除了酒他只会带一件东西,那就是铁锹。 刘伶 我死在哪里,你就把我埋在哪里吧。 其实刘伶不是戒不掉酒,只不过他是想以酒浇灭心中的块垒,借醉后的放诞不羁来表达对当权者们那种说一套做一套...
刘伶为魏晋时期文坛领袖“竹林七贤”之一,其流世传文数量虽不及阮籍、嵇康二人,但其《酒德颂》为千古绝唱,况且“杜康造酒醉刘伶”的传说妇孺皆知,刘伶真是名副其实的“好酒者”。刘伶是个矮子,容貌又甚为丑陋,可才气过人,且最负酒名,他从不随意和人交往,但认识阮籍、嵇康之后便认定知己,提着酒罐到竹林...
刘伶在竹林七贤中地位最低,但却志比天高,想要成为浊世中的一股清流。可是事与愿违,当官也不能改变社会现状。青年时期刘伶因学识渊博被建威将军王戎赏识,然后他成为幕府下的参军。在朝政方面,刘伶也有自己的见解,他不随波逐流。晋武帝秦始初,刘伶对朝廷策问,强调无为而治,无能罢免。竹林七贤 在个人生活...
这就是刘伶,一个藐视礼法、向往自然、不拘一格、追求逍遥的酒中客。 1.竹林七贤之一 魏晋竹林七贤,大名鼎鼎,刘伶、阮籍、嵇康、山涛、向秀、王戎和阮咸,常在山阳县一带游玩,约于竹林下,饮酒作乐,酣畅淋漓 ,遂得此称谓。 刘伶喜欢老庄之学,追求无为而治,事实上,他做官和辞官,都相当的“无为而治”,充分发挥了...
据晋书记载,免职后的刘伶嗜酒如命、常带着酒驾鹿车出游,并让随从扛着铁锹跟随,出门前就告诉随从说,要是路上喝醉死了就地挖坑把他给埋了。而这就是刘伶的典故之一,也因此形成了一句成语“鹿车荷锸”。而整日酗酒的刘伶,完美的靠喝酒躲过了政治漩涡,一生再没出仕,活到了80岁,寿终正寝。
刘伶,字伯伦,安徽宿县人士,晋朝的“竹林七贤”之一。由于他不满晋朝统治者的专权横暴,千里迢迢来到河北省徐水访友张华。张华以当地佳酿款待,刘伶饮后倍加赞赏。据《徐水县碑志》载,刘伶常“借杯中之醇醪,浇胸中之块垒”,并乘兴著诗。诗中道:“捧瓮承槽,衔怀漱醪”,“无思无虑,其乐陶陶。兀然而醉,豁然而醒...
三国魏正始年间,身处乱世的嵇康、刘伶、阮籍、阮咸、山涛、向秀、王戎七人,因报国无门,无法实现心中壮志,常常聚于竹林之中纵酒狂歌。这七人个个都酒量了得,不拘礼法,因为喝酒留下了许多令人津津乐道的故事。 嵇康——浊酒一杯,弹琴一曲 《琱玉集》引《晋抄》记载:“(嵇康)为性好酒,傲然自纵,与山涛、阮籍无...
刘伶听罢道:"这个掌故既形象又有机趣。不知阿戎还从中听出了什么?"王戎本以为山涛的故事会把刘伶 腌脏一番,没想到并没有稻草可捞,反而受到刘伶的奚落。见阮咸瞅着自己幸灾乐祸地笑,便道:"你别傻笑。该你讲了。" 阮咸:曹爽喝酒能救自己一命 阮咸道:"这有何难?待俺信手拈来一个。且说太傅司马懿诛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