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会对年长其两岁的嵇康,却敬佩有加,但是嵇康拒绝与其交往。显赫后的司隶校尉钟会准备盛礼,前去拜访嵇康,嵇康不加理睬,继续在家门口的大树下“锻铁”,一副旁若无人的样子。钟会对此记恨在心。同为竹林七贤的山涛离开选官之职时,举荐嵇康代替自己。嵇康作《与山巨源绝交书》谢绝山涛的好意,书中列述自己不...
说完就拂袖而去,后来钟会深恨嵇康,常在司马昭面前说他的坏话。 (钟会) (五)竹林七贤的精神领袖 嵇康非常爱竹,他在竹林深处盖了一间竹屋,读书作文,弹琴吹笛,悠闲独处。他交友以竹量人,对那些没有气节、不学无术的人绝不交往。 这天,他正在竹林吟诗题句,忽听外有来人,便提笔写了首拒客诗,刚写一句,脚步声...
向秀(约227年-272年),字子期,河内怀县人。魏晋时期的文学家,竹林七贤之一。向秀雅好读书,与嵇康、吕安等人相善,隐居不仕。7 王戎:七贤中年龄最小、最庸俗 王戎(234年-305年7月11日),字濬冲。琅 玡郡临沂县人。祖父为三国魏幽州刺史王雄,曹魏凉州刺史王浑的儿子。三国至西晋时期名士、官员,“...
在正始末年,嵇康连同阮籍和竹林七贤开创了玄学。嵇康娶曹操曾孙女乐亭主为妻,后来被人诬陷,让司马昭处死。 嵇康是会稽上虞人,因为曾祖父为了躲避仇家,改姓嵇。嵇康很小的时候父亲就死了,跟着母亲和哥哥一起,嵇康小时候很聪明,博览群书,会很多技艺,长大之后喜欢研究道家的学说。 嵇康喜欢修炼丹常常回到山上采药材,...
纪录片《探索发现:竹林七贤》 (2009)剧照。嵇康原籍为谯郡铚人,其父为曹魏督军粮侍御史,他本人则与长乐亭公主结婚。山阳的庄园,既可能由其父所建,也可能来自其妻的陪嫁。竹林七贤之一的王戎,原籍琅琊,可能也是在魏初的移民浪潮中,由其父王浑在山阳置下园宅,成为嵇康长期的邻居,“戎自言与康居山阳二十年...
竹林七贤是指魏末晋初的七位名士:山涛、阮籍、刘伶、嵇康、向秀、阮咸、王戎。活动区域在当时的山阳县(今河南省焦作市)的竹林。1.嵇康 嵇康(223—262),字叔夜,谯国铚人,因曾官至曹魏中散大夫,故后世又称嵇中散。嵇康被诛时四十岁,嵇康家原姓奚,为避祸而徙至嵇山,自此改姓嵇。嵇康的父亲为嵇昭...
嵇康与阮籍、山涛、向秀、刘伶、阮咸、王戎并称“竹林七贤”,他们是魏晋时期崇尚自然、追求精神自由的代表人物。嵇康作为竹林名士的核心,以其超然物外、傲骨铮铮的人格特质,引领了这一文化群体的精神风貌。他倡导“越名教而任自然”,主张摒弃虚伪的礼法束缚,回归个体内心的真性情。在玄学思潮中,嵇康以老庄哲学为...
“竹林七贤”是指魏晋时期七位名士的合称,他们因常在竹林之下聚会饮酒、清谈诗文、评议时政而得名。这七人分别是:嵇康、阮籍、山涛、向秀、刘伶、王戎、阮咸。 他们大多出身名门望族,却选择了一条超脱世俗、追求个性与自由的道路。竹林七贤的言行举止、文学创作乃至生活方式,都成为了后世文人墨客向往的典范。
作为竹林七贤之首,士林文人仰慕的对象,同时又是曹魏的女婿,如果能够拉拢到嵇康,让嵇康为司马氏效力,那么也就堵住了天下人之口,司马氏也就会消除弑君篡位的舆论危机,但是嵇康性烈而耿直,拒不接受司马氏的招安,不得不说,嵇康之死与其双重身份有密不可分的关系。性格隽烈 得罪小人 稽康性情高傲,峻切直行,心...
竹林七贤的带头大哥是嵇康。嵇康集反体制的哲学家、音乐家、玄学家、诗人于一体,是当时一等一的名士。嵇康有一种惊心动魄的美,是那种有阳刚之美的帅,他喜欢在自家院子外的一棵大树下,与另外一个名士向秀打铁,向秀拉风箱,嵇康挥舞锤子打铁,汗滴在古铜色的胸肌上闪闪发光,这让围观的人们如痴如醉。能将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