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 1.从平仄来讲.二者皆可.曲径通幽处 禅房花木深仄仄平平仄 平平平仄平竹径通幽处 禅房花木深平仄平平仄 平平平仄平2.从意境上来讲.曲径给人以更加广阔的思想空间.竹径虽也配得上‘禅房’,但终究没有曲径那么深邃3.重复.竹径与后面的‘花木深’重复.故此,应该取‘曲径通幽处’为佳....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这句话中的“幽处”强调的是一个寂静少人的地方。如果只是一条笔直的路径,那么“幽”的感觉就难以体现。使用“竹径”虽然也能表现出小径的细长和曲折,但与“幽处”的意境难以完美契合,无法很好地展现那种宁静祥和的氛围。因此,“曲径”更能够体现峰回路转的意境,一条蜿蜒...
是曲径通幽处 教材上有解释,“曲”的意思就是指“竹子”。 所以不管是“曲”还是“竹”意思都一样。 但具体是什么,应该是用“曲”才� 15楼2005-03-11 13:34 回复 220.173.144.* 各个的版本不同而已,书上有解释 16楼2005-03-26 20:40 回复 周思宇 白丁 1 有误!有误!不是“惟馀钟磬音...
常建的《题破山寺后禅院》流传到今天,出现了很多版本,每一种版本都有个别字有所不同。诗中所云"竹径通幽处",记忆里似乎一直是"曲径通幽处",怎么会有这样的差异呢?东坡云: “常建诗‘竹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欧阳文忠公最爱赏,以为不可及。此语诚可人意,然于公何足道,岂非厌饫刍豢,反思螺蛤...
题破山寺后禅院中的第三句到底是“曲径通幽处”还是“竹径通幽处”? 相关知识点: 试题来源: 解析 竹径通幽处 结果一 题目 题破山寺后禅院中的第三句到底是“曲径通幽处”还是“竹径通幽处”? 答案 竹径通幽处相关推荐 1题破山寺后禅院中的第三句到底是“曲径通幽处”还是“竹径通幽处”?
“竹径通幽处”,竹径为通幽之所,竹象征着通透与直入云霄的意境,非曲径,寓意心灵的直觉与探索。“禅房花木深”,禅房中花木繁茂,花木深喻着内在的修行与悟性。“山光悦鸟性”,山光映照,愉悦了鸟性,山为红尘,光为喜悦,体现自然与内心的和谐。“潭影空人心”,潭水倒映,洗净人心,潭影为空...
正确的写法是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出处唐代诗人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译文:大清早我走进这古老寺院,旭日初升映照着山上树林。弯曲的小路通向幽深处,禅房前后花木繁茂又缤纷。此诗抒写清晨游寺后禅院的观感,以凝练...
曲径更好。曲径强调的是密竹间弯弯曲曲的小路,与“通幽”、“花木深”都可以呼应,语势上有婉约之美。而且曲径也可体现竹林的密,茂盛,这是直接用竹径所不能表达的。 解析看不懂?免费查看同类题视频解析查看解答 更多答案(1) 特别推荐 热点考点 2022年中考真题试卷汇总 2022年初中期中试卷汇总 2022年初中期末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