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答案:(1)对仗工整,明月一清泉,松间照一石上流,竹喧一莲动,浣女一渔舟。(2)动静结合,清泉潺潺的流水声,少女们若隐若现的欢笑声,渔船划开水面的水波声等等,如此细微的声音都能听见,反衬山中的宁静,显示出动静相谐的意境。(3)诗中有画,诗画交融,和谐统一,体会诗中情景,眼前便会浮现出一幅清雅的山水画。
这两句写景如画,随意洒脱,毫不着力。颈联中诗人先写“竹喧”再写“莲动”,因为浣女隐在竹林之中,渔舟被莲叶遮蔽,起初未见,等到听到竹林喧声,看到莲叶纷披,才发现浣女、莲舟。这样写更富有真情实感,更富有诗意。写到竹林里传来了一阵阵的歌声笑语,那是一些天真无邪的姑娘们洗罢衣服笑逐着归来了;亭亭玉...
【题目】赏析古诗。山居秋暝[唐]王维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注释】①暝(ming):日落,夜晚。
《山居秋暝》原文及赏析 【诗句】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出处】唐·王维《山居秋暝》。 【译注】竹林里传来喧闹声,洗衣服 的村女们回来了;荷叶左右晃动,打鱼 的小船穿过荷丛,顺水而下。浣:洗。 莲:荷。上下句均为因果倒装的句式,这样更增加了诗的真实性和韵味,富有音乐美。意境清新,对仗工整,可谓不...
下面,让我们一同走进这句诗的意境,对其进行简要赏析。 诗句:“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意境解析】 这句诗描绘了一个宁静的秋日黄昏,画面中有两组人物:一组是归来的浣衣女子,另一组是划过莲塘的渔夫。诗人通过对这两组人物的刻画,展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竹喧”一词,让人联想到竹林中风吹竹叶的...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赏析】这首诗描绘了秋雨初晴后傍晚时分山村的旖旎风光和山居村民的淳朴风尚,表现了诗人寄情山水田园并对隐居生活怡然自得的满足心情,以自然美来表现人格美和社会美。全诗将空山雨后的秋凉,松间明月的光照,石上清泉的声音以及浣女归来竹林中的喧笑声,渔船穿过荷花...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首联两句,诗人在点题的同时,描绘出他隐居的大背景:秋日黄昏的山野。说空山,并不是说空荡荡的什么都没有,而是说山野很空旷、壮阔,这里有住户人家,有牛羊鸡犬以及飞禽走兽,是充满生机的。不久前下了场雨,雨过天晴,秋日的黄昏,诗人很随意地到处走走,...
6、 诗歌赏析 4分山居秋暝王维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注释】 山居:山中的居所。 竹喧:指竹林中的笑语喧哗。 浣女:洗衣服的女子。 王孙:原指贵族子弟,这里是王维借以自称。 (1)苏轼说王维 “诗中有画” ,请用自己的语言描...
1、“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出自唐代王维的《山居秋暝》。解释:竹林中少女喧笑洗衣归来,莲叶轻摇是上游荡下轻舟。2、赏析:此句写浣女归来竹林中的喧笑声,渔船穿过荷花的动态,和谐完美地融合在一起,反映了诗人希望过闲适无忧无虑生活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