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书纪年》由春秋时期晋国史官及战国时期魏国史官所著,西晋时在魏襄王墓葬中出土,亦称《汲冢纪年》《古文纪年》,记载了黄帝至魏襄王近2200年的历史(按照其记载,黄帝即位至帝舜崩最少458年,帝禹即位至夏朝结束十七世430年,成汤灭夏至商朝结束509年,武王灭商至幽王292年,平王东迁至魏襄王二十年476年)。其记载...
它和《史记》哪个更靠谱《竹书纪年》,因为成书于战国时代,而且,是唯一没有经历“秦火”,而得以保存下来的他国史书,因此,许多人都认为,他的权威性要远远大于《史记》。而且,我们要注意的是,《竹书纪年》是正儿八经的“官方史书”,司马迁写史记所参考的《春秋》、《左传》、《国语》等书并不是官方史书...
看到这里,《竹书纪年》会成为千年禁书的原因也就不难理解了。它不利于各个封建王朝的大一统,毕竟帝王肯定希望子民都抱着忠君报国的思想。所以塑造远古圣人的形象,就变成了一种政治手段。因此,《竹书纪年》随着朝代更换也渐渐绝迹。幸运的是在魏晋南北朝时期有大量著作引用《竹书纪年》,这才得以修复《竹书纪年》的...
本文参考了王国维《古本竹书纪年辑校》、朱右曾《汲冢纪年存真》、范祥雍《古本竹书辑校订补》、朱希祖《汲冢书考》、方诗铭、王修龄《古本竹书纪年辑证》、程平山《竹书纪年考》等书。 一、结构《古本竹书纪年》…
“史记”原本是古代史书的通称,从三国时期开始,逐渐成为司马迁《太史公书》的专称。03《竹书纪年》和《史记》谁的可信度高?说起史书,你脑海中想到的可能是一本正经,与中国的封建传统、儒家思想,明君所期待的那样,为国家正统思想服务的著作。而《竹书纪年》这部书却大大颠覆了人们的常规想象。为此,在历史上...
《竹书纪年》之所以称之为奇书,跟它“劲爆”的内容不无关系。我们所熟知的尧舜禹的禅让制,在《竹书纪年》里面成为了血腥的残杀。《竹书纪年》记载:“昔尧德衰,为舜所囚。舜囚尧,复偃塞丹朱,使不与父相见也”。 按照《竹书纪年》的说法,尧帝并非要将部落交给舜,而是要给自己的儿子丹朱。可惜后来却被舜发动...
《竹书纪年》中记载的历史非常久远,甚至比《史记》还要早二百余年,它其中的记载就包括上古时期的五帝真相,说起上古时期,听到的最多的就是禅让制,在尧帝之前,王位的传承还是“父死子继”的传统,因为王位只在家族中传承,所以在当时被称为是“家天下”,到了尧帝时期,尧帝认为自己家族的人不一定能让百姓富足...
鲁迅先生对司马迁《史记》的评价是“无韵之离骚,史家之绝唱”!可《竹书纪年》呈现出的历史,足以让《尚书》、《春秋》,尤其是《史记》变成一文不值的伪史。究其原因,《竹书纪年》记载的历史比现实还残酷,比号外新闻更劲爆,孔子、孟子、荀子形象大打折扣,都在说谎,原来不仅“洪洞县(衙)里无好人”,就...
其实啊,这历史文献原本不叫《竹书纪年》。为啥后来叫这个名儿呢?是因为它是写在竹简上的(所以叫竹书),还是编年体的史书(这就是纪年的意思)。要我说,叫它《魏纪》才合适呢,毕竟这可是魏国官方史学家费了不少心血弄出来的。再说了,为了记住这次了不起的发现,这《竹书纪年》还被叫做《汲冢书》,意思...
西晋《竹书纪年》出土后,旋即引发巨大波澜,因其与《史记》及儒家之论不合,被指称“好作异论”,斥之为污圣之书、谤书。一、对禅让制予以否认。《纪年》记载:“舜将尧囚于平阳,夺取其帝位。”“舜囚禁尧,又阻拦丹朱,使之无法与其父相见。”针对传说时代五帝的记载存在多个版本,虽说《史记》影响力最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