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书纪年现今通行 1981年,方诗铭综合有清以来朱、王、范三家著述,重加编次,广为蒐集,细致考证,与王修龄等人辑录成《古本竹书纪年辑证》,随书收录王国维《今本竹书纪年疏证》,是现今较为完备的本子。 [3] 《竹书纪年》的内容有与传统正史记载不同处,如"(殷)祖乙胜即位﹐是为中宗",与《史记·殷本纪》...
《竹书纪年》又称《汲冢纪年》,是晋国、魏国史官所著编年体通史。由晋代汲郡盗墓者盗发战国魏襄王墓而出土。《竹书纪年》全书共13篇,记载了夏、商、西周、春秋时的晋国以及战国时的魏国的历史,按年编次。《竹书纪年》不以儒家的“仁义道德”为指导思想,大量记载古代“放杀”的历史,比如书中记载了启杀益、...
孟春六旬,五纬聚房。后有凤凰衔书,游文王之都。书又曰:“殷帝无道,虐乱天下。星命已移,不得复久。灵祇远离,百神吹去。五星聚房,昭理四海。”文王既没,太子发代立,是为武王。武王骈齿望羊。将伐纣,至于孟津,八百诸侯,不期而会,咸曰:“纣可伐矣。”武王不从。及纣杀比干,囚箕子,微子去之,乃伐纣。渡...
【历史】古本《竹书纪..1.《竹书纪年》简介:《竹书纪年》,亦称《汲冢纪年》,西晋在汲郡古墓出土整理的竹简的一部分,体例属于编年体,称为《纪年》,一般就称《竹书纪年》。《竹书纪年》是一部于西晋太康二年(281年)被盗墓者不准
这是一部编年史书,古版本为13篇,现行本为2卷,系战国时魏国史官所撰。原名《纪年》,又称《古文纪年》或《汲冢纪年》。南朝梁沈约(441—513)附注。约有《沈约集》已著录。《晋书·束晢传》载:太康二年(281)汲郡(河南汲县)人盗发魏襄王墓(或云安釐王墓)得竹书数十车,皆蝌蚪字。经荀勖、束晢等人整理成...
《尚书·泰誓书序》:‘惟十有一年,武王伐殷,一月戊午,师渡孟津。’与《纪年》合。 [二]《竹书纪年》曰:周武王率西夷诸侯伐殷,败之于坶野。《水经·清水注》 案:《尚书·牧誓》:‘时甲子昧爽,王朝至于商郊牧野。’《书序》:‘武王戎车三百两,虎贲三百人,与受战于牧野,作《牧誓》。’郑康成曰:‘“牧...
现存《竹书纪年》分为“古本”和“今本”两个体系。“古本”为辑佚本,其纪事起于夏代,终于公元前299年,无规整的体例。“今本”纪事起于黄帝,终于周隐王二十年(前296),有较为完整的体例。 一、出土 西晋初年,汲郡( 今河南省卫辉市西南)人不准盗掘了一座战...
1、晋朝太康年间从战魏国出土的,叫《原版竹书纪年》 2、宋代后散佚,原本已经丢失。 只有晋隋唐宋以来索引过《竹书纪年》的古史籍里还有孑遗。 3、明天万历年间著名藏书家范钦的“天一阁”里出来了一本《竹书纪年》,号称《古本》。 4、但是,它与上述说到的“晋隋唐宋以来索引过《竹书纪年》的孑遗”有不少出...
由于它记载在竹简之上,晋朝的史学家便给它起了个《竹书纪年》的名字。根据晋朝史学家的统计,《竹书纪年》全书共13册,其记载的历史囊括夏、商、周、春秋战国等不同时期的89位帝王,记载总长度达到了1847年之久!(竹书纪年)秦始皇统一天下后,便听从李斯的建议,将除了《秦纪》之外的所有史书都付之一炬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