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江之湄登山行三四里即为砚岩。先至者曰下岩,岩之中有泉出焉,虽大旱未尝涸。岩有两口,其中则通为一穴,大者取砚所自入也,小者泉水所自出也,故号曰水口。陈公密所开也。(宋无名氏《端溪砚谱》) 下岩北壁石盖泉生其中,非石生泉中,则润可知矣。岩之中有泉珠散落,如飞雨不绝。北壁石眼正圆,有青...
张克龢题端溪砚史一函二册 题签:端溪研史 一函二本 石园居士题签 印文:张克龢印 说明:张克龢(1899~1959),又名入玄,字蔼如,一字祥庚,号石园(与名并行),又号麻石翁,江苏武进人。擅山水,师法王翚,其作品工整森秀,笔力劲硬;书法亦深具功力,篆、隶、行、草皆擅,对金石、瓷器、碑帖也有研究。新中国成立后...
端溪砚史清吴兰修 下岩肇庆府东三十里有山曰斧柯,在大江之南盖灵羊峡之对山也。斧柯山峻峙壁立,下际潮水。自江之湄登山行三四里即为砚岩。先至者曰下岩,岩之中有泉出焉,虽大旱未尝涸。岩有两口,其中则通为一穴,大者取砚所自入也,小者泉水所自出也,故号曰水口。陈公密所开也。(宋...
清《端溪砚史》清《端溪砚史》是清道光时期的文物。
中岩之上曰上岩。(宋《端溪砚谱》) 上岩有三穴。上穴曰土地岩,以土地祠居其上名焉。中穴曰梅树岩。下穴,今石工称中岩者是也。 下穴两口,其间通为一穴,皆中岩也。土地岩亦有两穴,其中亦相通.土地岩石色带黄赤,眼亦如之;梅树岩石微黄赤,稍轻而带灰苍色,眼黄绿。(同上) ...
端溪砚史 清·吴兰修 下岩 肇庆府东三十里有山曰斧柯,在大江之南盖灵羊峡之对山也。斧柯山峻峙壁立,下际潮水。自江之湄登山行三四里即为砚岩。先至者曰下岩,岩之中有泉出焉,虽大旱未尝涸。岩有两口,其中则通为一穴,大者取砚所自入也,小者泉水所自出也,故号曰水口。陈公密所开也。(宋无名氏《...
《端溪砚史》 清 吴兰修 端谿砚史卷一 嘉应吴兰修 石华 编 仁和许 增迈孙 刊 ○下岩 肇庆府东三十里有山曰斧柯 在大江之南盖灵羊峡之对山也。斧柯山峻峙壁立 下际潮水。自江之湄登山行三四里即为砚岩。先至者曰下岩 岩之中有泉出焉 虽大旱未尝涸。岩有两口 其中则通为一穴 大者取砚所自入也...
端溪砚史-清-吴兰修.pdf, 下岩 肇庆府东三十里有山曰斧柯,在大江之南盖灵羊峡之对山也。斧柯山峻峙壁 立,下际潮水。自江之湄登山行三四里即为砚岩。先至者曰下岩,岩之中有泉出焉,虽大 旱未尝涸。岩有两口,其中则通为一穴,大者取砚所自入也,小者泉水所自出也,故号曰
端砚名列中国名砚之首,这是历史所赋予又为现实所认可的。端砚产于广东省肇庆市东郊羚羊峡斧柯山和北岭山一带,又称端溪砚。据史料记载,在1300多年前的唐代,勤劳的肇庆人民就开始生产端砚,1952年湖南长沙705墓出土的唐代端溪箕形砚和1965年 - 砚乡姐妹端砚甄选(名师名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