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年轻学子,教育工作者应引导其树立“十年磨一剑”的科研观,建立“基础积累-实践转化-服务国家”的价值链。 面对人工智能浪潮,童金南表示,地质学应大胆利用先进科技,提高研究效率。通过利用好基础数据库、深度应用大模型技术,提高文献资料的阅...
作为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学术委员会主任,童金南十分关注科研成果评价方面问题,包括关注评价标准如何兼顾量与质,应建立科研容错机制等。他建议,进一步支持从长周期里培养创新成果,给创新更多的长线支持,尤其是要给年轻人创造更多机会。 童金南表示...
长江保护法是我国首部流域法律,自2021年3月1日颁布施行,至今已有三年。一直以来,童金南对长江大保护工作格外关注并有所追踪,早在该法出台之际便提交过相关提案。在去年两会期间,童金南提案建议,将每年10月的第二个周末设为“长江日”,以此发动全民保护长江,真正落实长江大保护。2023年6月28日,十四届全国人大...
【全国政协委员童金南:地质勘查与生态环保可以通过科学方法和技术手段实现统一】在当今生态文明建设的大背景下,地质勘查与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成为了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在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教授童金南在接受《中国黄金报》专访时,深入探讨了在科技创新与生态环保的双重浪潮中,地质勘查...
u张克信、童金南、侯光久、吴顺宝、朱云海、林启祥等,2005.中华人民共和国区域地质调查报告(煤山镇幅、长兴县幅,1:50000).武汉: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 uTongJinnan,Erwin,D.H.,2001.TriassicGastropodsofSouthQinglingMountains,China.SmithsonianContributionstoPaleobiology,No.92.SmithsonianInstitutionPress,Washington,D.C...
讲述人: 全国政协委员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教授 童金南 粮食安全是国家安全保障的头等大事,18亿亩耕地红线保护是当前农村工作的第一重点。作为全国政协环境资源界别的一员, 我今年带来了关于农田生态系统建设方面的提案。在重点对贵州、滇西、湖北、湘西等地的山区农业发展状态及农田水利建设情况进行调研后,我发现...
在调研地区,童金南发现一些由政府修建的公路、厕所等公共设施,经长时间使用后出现了一定程度的损坏。此外,乡村修建的污水处理设备存在处理率低或者闲置停运等问题。童金南了解后发现,调研所处的村组因用电用水、启动设备的资金不足,只能让设施长期处于“瘫痪状态”。但当地村委会也有难处,因该乡村没有吸引来企业...
童金南:环境与资源是两大主题,也是我们国家进入新时代后必须要认真考虑的两大主题。环境和资源都涉及国家安全,也涉及人民过上美好幸福生活。我们讲环境和资源在某种程度上存在一定的对立面,但实际上也不完全对立。有些资源的利用比如说油气,煤炭的资源利用,可能会对环境产生影响。随着人们对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
“传统的基础学科和应用学科一样重要,应受到同等重视。传统基础学科研究重在积累,短短两三年,可能无法取得成果。但是我相信,学生从大学读到博士毕业,十年时间一定能有所成就。”3月8日,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教授童金南对湖北日报全媒记者说。
今年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教授童金南提交了《关于将中学“地理”课改为“地球”课的建议提案》,建议将我国当前中学“地理学”课程改为“地球科学”。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教授童金南建议 童金南表示,去年提出的《关于在中小学课程教学中增加有关地球和生命演变历史知识的提案》得到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