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红宁 研究员 收藏 完善纠错 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 登录后才能查看导师的联系方式,马上登录... 个人简介 创新团队水稻分子设计技术与应用 研究组 水稻籽粒发育调控 研究中心作物基因与分子设计中心 组 员:孟文静牛梅殷文超刘大普黄微 研究生 张晓星刘霁虹董娜娜 教育经历 2004.9-2010.7,硕博连读生,中国...
童红宁博士,研究员,2002年本科毕业于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于中国科学院遗传发育所获博士学位留任助研,2013年升为副研,2014年6月至9月于Iowa State University访问,2016年12月至今于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任研究员,现任“水稻优异种质资源...
姓名:童红宁 性别:男 职称:研究员 联系电话: 电子邮箱:tonghongning@caas.cn 个人网页: 课题组:水稻籽粒发育调控 本人简历 2002年7月年于华中科技大学获生物技术学士学位,2010年7月年于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获遗传学博士学位,随后留所任助理研究员,2013年1月起任副研究员,2014年7月至10月为美国爱...
2024年3月8日,由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童红宁研究员领衔的研究团队,破译了国际关注近百年的水稻种质资源“复粒稻”形成的遗传基础,揭示了植物激素油菜素甾醇(BR)调控水稻穗粒数的机制,为培育高产水稻…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的童红宁团队宣布,他们历经七年艰苦研究,终于破译了复粒稻的遗传之谜,揭示了植物激素油菜素甾醇调控稻穗粒数的奥秘。这一发现找到了控制水稻产量关键性状的激素基因,为提升全球粮食产量提供了新的可能。相关研...
距今已经报道了将近一百年,复粒稻控制基因以及小穗簇生发生的机理始终是未解之谜。2024年3月8日,由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童红宁研究员领衔的研究团队在Science发表了题为Enhancing rice panicle branching and grain yield through tissue-specific brassinosteroid inhibition的研究论文,破译了复粒稻多粒簇生形成的...
破译水稻遗传密码的先锋——童红宁研究员 童红宁—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的研究员,一位在植物科学领域不断突破自我、探索未知的杰出科学家。他的科研之旅,不仅是一部个人奋斗的史诗,更是中国植物科学蓬勃发展的见证。 教育背景与学术起点 童红宁的学术之路始于华中科技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在那里,他攻读生物技术专业...
近日,JIPB在线发表了中国农科院作科所童红宁团队和华南农业大学储成才团队题为“Understanding brassinosteroid-centric phytohormone interactions for crop improvement”的特约综述论文 (https://doi.org/10.1111/jipb.13849),总结了BR以及BR与其他激素互作调控作物农艺性状的分子遗传机制,为通过协调BR与各种激素之间的平衡,...
2024年3月8日,由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童红宁研究员领衔的研究团队在Science发表了题为Enhancing rice panicle branching and grain yield through tissue-specific brassinosteroid inhibition的研究论文,破译了复粒稻多粒簇生形成的机制,发现了控制簇生形成的基因编码植物激素油菜素甾醇(BR)的代谢基因。解析了激素信...
光明日报北京3月9日电(记者杨舒)复粒稻是一种独特的水稻种质资源,与普通水稻穗子上种子粒粒分明不同,它结出的种子可以三粒长在一簇上,因此又被称为“三粒奇”,但这“三粒一簇”特性的机制一直未被破解。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童红宁团队联合福建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