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初滇饷协济的实践表明,清廷能有效通过各种渠道筹集饷需,保障了其统一战争的进行,也奠定了此后清朝治理西南边疆“本省筹措+外省协拨”的财政格局。 作者彭建,1991年生,历史学博士,玉溪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地址:云南省玉溪市凤凰路134号,邮编653100;...
对于私有荒地,1936年的《内地各省市荒地实施垦殖督促办法》进行了规定:“私有荒地,由各县市政府,依照规定负责督促各业主实施垦殖;隶属于行政院的荒地则由市政府来督促垦殖。”1937年颁布的《垦荒实施方案》则明确了办理垦务有移垦、招垦、屯垦、直接经营4种方式。进行移垦时,应注意水利交通建设、垦民的选择、垦民的...
军国急需:清初云南协饷问题研究 彭建 童巍雄 清军进入云南后,需饷浩繁,加之解运路程遥远,逾期、拖欠成为清初滇饷筹措的常态。疆圉底定后,随着满洲兵撤回、绿营兵调整,屯田、鼓铸等筹饷措施的开展,以及云南社会经济的恢复与发展,需饷数额不断下降。“三藩之乱”后云南协饷常年维持在50万两左右。清初滇饷协济的实...
军国急需:清初云南协饷问题研究 彭建 童巍雄 清军进入云南后,需饷浩繁,加之解运路程遥远,逾期、拖欠成为清初滇饷筹措的常态。疆圉底定后,随着满洲兵撤回、绿营兵调整,屯田、鼓铸等筹饷措施的开展,以及云南社会经济的恢复与发展,需饷数额不断下降。“三藩之乱”后云南协饷常年维持在50万两左右。清初滇饷协济的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