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氏章草创作自然也取乳乃师,然其不同凡响处,却在于能够将篆隶书的笔法和笔意,有机地融汇于以行楷书笔体为创作前提的章草类式之中,无论从用笔上还是在结体上,都极大地丰富了原本传统章草的表现内涵,完整地实现了对故有章草书法程式的再创造过程,真正树立起既植根于传...
我们从书体发展演化的规律来看,章草是趋急速用之作,当时隶书日益规范,中下层士吏趋速文书,草隶盛行起来。在结体及笔法上解散隶法,这便成为章草。章草字字独立而不相连,其草法只表现在单个字的内部,并且在点画形态上还保留着隶书中最为典型的波、磔和挑笔,从而形成了章草书体风格的特点。章草急就的写法,...
章草,由篆书演变到隶书阶段而派生出来的一种新书体。它属于草书由胚胎时期逐渐走向规范化过程中的一个过程。唐人张怀瓘称之为“既隶书之捷”,是由隶书的简捷写法发展演变而成的一种变体。是隶书草化或兼隶、草于一体的一种新书体,也可以说章草是草书中带有隶书笔意的一种书体。 本文集合了近现代王世镗、王蘧常...
北京文物局藏《急就章》虽亦为章草,然多晋唐楷意,王世贞《艺苑卮言》称宋克『章草是当家,健笔纵横,差少含蓄』,或许正能表达此类作品特征,此少『含蓄』是相对『古质』而言,这种临写方法打破了整幅全以章草波挑表示『隶意』的方法,参以楷行之法,实则为其草书创作之『混合体』打下了基础。 明代 宋克 章草《急...
而张芝所首创之今草,其发展前景与章草恰相反。若言于汉末、三国时期章草尚为草书之主要书体,然发展至东晋时,今草便成草书体之主流。此种发展态势,乃由书法创作之艺术规律所决定。章草初创之际需草法之规范化,乃至使三国时之皇象将章草形式之程式化发展至极致;而于今草初创之际,即“任于造化”,追求之乃艺术...
章草书法《急就章册》,纵17.9厘米;横12.3厘米,上海博物馆藏。《急就章》临本用笔精到、结体缜密、沉稳峻淳、开合有度,具章草古质之风,亦可见其用功之深。此章草与今日所见到的汉简上章草的笔法有所不同,但从文人书法角度审查,元人从刻帖中化出的这种潇洒而精巧的章草,显然是具有创意的。 章草书法《急就章册》,...
能以章草入国展,属实不易。 王卫东作品 专家点评 江苏省书法院院长李啸 近年来,王卫东书法作品多次在全国书法大赛中获奖入展,他把古人的章草笔意,融入到自己的作品中,同时对古人作品不断加以自我理解,对作品的字法、章法、墨色、虚实的变化有独特的表现手法。 王卫东对书法艺术苦心专研,尤其是在草书技法上有很深的...
从入选的章草作品中可见,作者在学习汉晋章草时注重融合,特别是将简牍中章草“草化”过程及“书写性”引入《平复帖》等经典,以丰富的书法新资源去弥补经典文本体量较小的问题;也有对今草和章草融合的尝试。这些融合在书法史上都有迹可循:无论是简牍的“草化”过程、元明书家对今草章草融合的尝试,还是近当代王蘧...
相较于汉魏张芝、索靖,王蘧常则以篆书的线条来写章草书法,显得更为浑朴高古,犹如风蚀雨浸后的斑斑铜锈,金石之气浓郁非常。日本书法界甚至有"古有王羲之,今有王蘧常"的说法,对其推崇备至。同时,相较于今人的章草书法,王蘧常的作品更显遒劲古拙,王老先生对内秀内美的认知高度非一般人能比及。对于明白书...
可以说,国展引领了书法时代审美。二王、唐楷、魏碑、宋元、明清风在国展中流行更替,大有“你方唱罢我登场”之感,而章草虽作为小众书风,也曾经风靡一时,可见其在书法大家庭中占有一席之地。章草之所以小众化,自有其局限性,之所以得到一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