缘起无自性,无自性所以是空,「空」是佛教最重要的教义之一,也是佛法不共其它宗教及世间学说的特质,佛门因此有「空门」之称。「空」是真理的极致,「空」能将印证真理的「三法印」统一起来,例如:世间没有永恒性的东西,世事变化多端,这是「诸行无常」,也就是「无常苦空」。世间没有独存性的东西,万...
一般人未必能完全明白“空”,但佛陀非常慈悲,为了帮助人们离苦得乐,他花了四十九年时间说法解义,以不同方法,如经教、故事、比喻等循循善诱,令大家有所领略。他亦因应各人不同的背景和程度,教导不同的修行方法使人离苦得乐。可见,佛陀既是一位优秀的智者,同时也是一位慈悲的老师。缘起 从宗教角度来看...
基督教徒称之为“罪”,印度教徒称之为“梵”,佛教徒称之为“空”。所有的宗教,都肯定有一个基本的核心,并要求它的教徒用一生来演化和体悟这个核心。这核心就是心性。现代的文明给
其实,全球宗教都存在“空有之争”。只要是天道宗教,即崇拜升天成仙等这一类宗教,就一定是本体论。而只要是本体论,就一定会产生无休无止的“空有之争”(或“恒暂之争”),即本体存在的有无辩证关系。所有的天道宗教,其哲学都是本体论 一、全球所有的天道宗教,均存在空有之争。1、基督教与柏拉图神秘主义...
我们知道佛门被称为“空门”,空也是佛家所追求的一个境界,那么什么是佛家的空呢?此外,作为我国另外一个重要的宗教,道教之门又被称为什么门呢?今天我们就来讨论下这个问题。 在寺院的大雄宝殿门前都有四扇门,中间的两扇门被称为“空门”,是给出家师父进出的,而信众们则从左右两边的两扇门出入。这个需要礼佛的人...
大乘佛教在阐发这个关乎自身发展根本命运的社会性与宗教性、世俗性与神圣性的关系问题时,也是以空有的哲学原理为其全部学说的理论基石的。如《般若经》就在理论上宣扬缘起性空的思想,《维摩经》则基于般若空论,在实践上提倡空有不二法门。 义净《南海寄归内法传》卷一载:“所云大乘无过二种,一则中观,二乃瑜伽...
一、新加坡真空教的发展现状概况“真空教”是中华传统民间新兴宗教之一。 作为“新加坡真空教总道堂”所在 的“天灵总道堂”,是在1942年由黄达忠设立的一个神坛逐渐发展起来的。梁康 伯著、徐李颖翻译的《寻庙》“天灵总道堂”云: 真空教因为宣称能够成功治愈鸦片烟瘾而在1955年受到新加坡政府的 ...
很多人喜欢从心理学或社会学角度来解释“无我”:这不就是宣扬大公无私、忘我精神吗?不需要拔高到哲学思辨的高度,大家都为人人,不为我,这个世界自然变得美好,至于“解脱”、“涅盘”之类的说法,都是宗教的许诺而已。的确,佛教主张的“无我”可以说有净化人心、净化社会的功能,但是,释迦牟尼不是明知有一个...
当年悉达多未曾觉悟成佛之前,就敏锐地发现老,病,死等这些现象都是苦的,于是他也跟大多数的修行者一样,去寻求不生不灭的永恒事物,即我们后来说的无为法,其实不光是佛陀,几乎所有的宗教修行人,绝大多数的重点都放在寻求不生不灭的无为法,只不过是只有佛陀发现,天地万物并没有什么永恒的事物,于是才提出了...
于是这种不纯粹的佛教与本土的“苯教”融合在一起,成了一个有别于其他佛教的特殊宗教——“藏传佛教”。其中,便有着“空行母”这样,受世人议论的神祗。空行母 空行母,梵音译为“荼吉尼”(DAKINI),意为在空中行走之人。作为藏传佛教中代表智慧与慈悲的女性神祗,其有大力,可于空中飞行,故名“空行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