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空间交会对接技术:空间交会对接是空间站建设和运行的关键技术之一,需要实现两个航天器在空间中的精确对接和组合。- 空间环境控制技术:空间站需要在太空中长期运行,需要解决空间环境对航天员和航天器的影响,包括空间辐射、真空、微重力等问题。- 空间生命保障技术:空间站需要提供适宜的生活和工作环境,需要解决航...
我国空间站的太阳能发供电能力,从功率/全站重量比看,远高于国际空间站,这将为空间站稳定运行、发挥更大效益提供坚实保证。空间站电源研制了光电转换效率达30%多的太阳能电池,大型柔性可展开、收拢的太阳能电池阵,双轴定向装置等,这些技术的突破,既解决了空间站的急需,也为航天器技术发展和能力提升提供了有力...
昨天(11月3日)9时32分,梦天实验舱完成转位。中国空间站“T”字基本构型在轨组装完成。15时12分,神舟十四号航天员乘组顺利进入梦天实验舱。我国空间站工程先后圆满完成关键技术验证和在轨建造两个阶段的任务目标,其间实现了多项技术的全面突破。在空间站关键技术验证阶段,我国全面突破了空间站建造的关键技术,包...
因为未来在中国空间站扩舱之后,面对这样的问题会更多,修复更多的区间也是迟早的事情,这一次神舟十七号为我国空间站舱外维修太阳翼打了“头阵”,就是一次技术积累,相当不错,这就是大概的情况。中国空间站扩舱,国外可以本土发射,直接对接中国空间站 没错,不少人应该知道,运行之中的中国空间站和国际空间站完...
其中,空间站的环控生保六大再生系统稳定运行,空间站氧气资源100%再生,水资源闭合度提升到95%以上,每年减少上行补给6吨,主要技术指标达到世界领先水平。所以,这说明了我国空间站已经完全实现了最大化的再生技术的运用,这对未来我国航天员来说,承载更多的航天员共同执行任务,具有极大的意义。而且,根据科学家计算...
据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消息,北京时间2022年11月3日9时32分,空间站梦天实验舱顺利完成转位。梦天实验舱转位完成标志着中国空间站“T”字基本构型在轨组装完成。到“T”字基本构型组装完成,中国空间站经历了关键技术验证和建造两个阶段,共有三批航天员入驻。神舟十二号乘组的聂海胜、刘伯明、汤洪波在轨驻留三个月...
这不近日我国的空间站又传来好消息,据《新华社》24日点称,我国的空间站的航天试验员近日利用我国独立自主研发的空间站双子显微镜技术进行观察实验时,成功获得了航天员皮肤的三维图像,这是我国首次利用空间站双光子显微镜技术用的观察图像,当然这在全世界也是我国首创。我国空间站双光子显微镜技术的成功将为未来开展...
以天和核心舱、问天实验舱和梦天实验舱为基本构型的天宫空间站完成建造后,意味着国家太空实验室将正式建成,并将开展长期、多领域、大规模空间科学与应用研究。载人航天工程空间应用系统副总师、中科院空间应用中心研究员吕从民介绍,问天实验舱以生命科学和生物技术研究为主,在空间生命科学与生物技术、微重力流体物理、...
其一,能源创新保障空间站运行。能源作为空间站持续运行的关键,中国在研制方面可是下足了功夫,使得中国空间站光伏系统的光电转化效率已经达到30%,相比国际空间站最高能达到14%的转化效率,无疑是高了不少。当然,这就意味着中国空间站单位质量对应的供电能力超过了国际空间站。其二,再生生保技术提供可供食用、制氧...
近日,由航天科技集团五院抓总的中国空间站航天技术试验领域再获新成果,其空间高效自由活塞斯特林热电转换试验装置按照试验方案顺利完成在轨试验,热电转换效率等综合技术指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这是我国首次实现该技术在轨验证。 空间高效自由活塞斯特林热电转换装置整机状态 航天技术试验领域是空间站应用任务的一个重要领域,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