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公里,是中国空间站与地球的距离。中国的太空实验室在怎样运行?如何支撑下一步登月、探火,乃至飞出太阳系、飞向深空?航天员还会在空间站做什么样的实验?实验成果指向什么目标?谁能回答这一连串的太空科学问题?它说陌生也不陌生:每次直播载人航天火箭发射,“北京明白”“东风明白”“银河明白”……几个系统...
2022年10月31日,海南文昌,梦天实验舱顺利发射升空。飞行8分钟后,梦天实验舱与运载火箭顺利分离,成功进入预定轨道。随后,梦天实验舱与天和核心舱完成对接,中国空间站由两舱变成三舱,形成了T字基本构型。至此,中国空间站在轨建造完成。这也标志着中国国家太空实验室正式建成。与之前升空的问天实验舱不同,梦天...
“太空实验室”,是美国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国家轨道站,用于技术、天体物理、医学生物学研究以及地球观测。2023年5月,它发射升空50周年。 实验室分为两个主要部分。在较低的楼层,船员们有睡觉、做饭和卫生设施,以及废物处理和处置的空间。上层由一个大的工作区组成,包括储水罐、食品冰柜、科学闸、实验设备和其他实...
天空实验室是美国第一个也是最后一个独立空间站,在服役期间进行了200多项科学实验,包括多种生理、物理、辐射防护实验等,甚至还包括失重环境下的蜘蛛结网实验和材料制造实验。 天空实验室计划logo 天空实验室运行期间的科学发现大幅推动了人类对于太阳活动的认识...
水稻养活了世界上近一半的人口,也是未来载人深空探测生命支持系统的主要候选粮食作物。之前国际上在太空完成了拟南芥、油菜、豌豆和小麦“从种子到种子”的培养,但水稻的全生命周期培养还是空白。此番,中国科学家在国际上首次完成了水稻“从种子到种子”全生命周期培养实验。张伟表示,国家太空实验室的研究和民众日常...
目前,中国空间站已全面建成,工程转入应用与发展阶段。作为中国航天史上规模最大、长期有人照料的空间实验平台,建成后的中国空间站成为国家太空实验室,三舱部署的多个实验柜可开展上千项科学实验,惠及地球上普通人的生活。中国载人航天官方平台开设“今日太空实验室”科普专栏,为你生动介绍国家太空实验室中的各个实验...
2021年,无容器材料实验柜随天和核心舱发射升空。无容器材料实验柜可利用静电场所提供的电场力,使材料样品在真空环境中保持稳定悬浮状态,避免与容器壁接触的影响,加热温度可达3000摄氏度,可进行金属、非金属等无容器深过冷凝固和热物理性研究。据介绍,魏炳波团队制备的10余种数百个高性能难熔合金样品,先后在无...
在中国航天员于正式运行的国家太空实验室给孩子们讲课的同时,中国科学院空间应用工程与技术中心(以下简称空间应用中心)研究员张璐正在电视台“天宫课堂”的直播现场,给孩子们深入讲解国家太空实验室里的高科技。 张璐等来自中国科学院的科学家属于最了解太空实验的一群人,他们为国家太...
属于最了解太空实验的一群人 他们为国家太空实验室的诞生 提供了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中国空间站国家太空实验室。建立国家太空实验室 是中国早在30多年前就已明确的目标 1992年,我国批准实施载人航天工程 明确“三步走”的战略 “造船为建站,建站为应用”这是我国载人航天工程建设发展的初衷 也是工程“三步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