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句话的翻译为:“在那荒僻深邃的山里,走到精疲力竭方才停歇。”“穷山之深”指的是荒僻深邃的山里,“力极而息”则表达了走到精疲力竭才停歇的意思。这样的翻译既保留了原文的意境,又使白话文读者能够轻松理解。请问还有其他需要翻译的文本或问题吗?我很乐意继续为您提供帮助。
"穷山之深力极而息扫叶席草",这句话来源于古代文言文,形象描绘了一个人深入到山林之中,劳累至极后稍作休息的情景,体现了古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生活态度以及坚韧不拔的精神风貌。具体分析如下: 1."穷山之深":这里的“穷”是形容词,意为“尽”,“山之深”指的是山的最深处,整体意思是翻越重重山岭,一直走...
(1)走到山的深处,筋疲力尽了才停下来休息,清扫落叶,用野草当作垫席,互相斟酒慰劳,心情舒畅便忘了归程,常常就在山上过夜。(2)圣人之所以成为圣人,愚人之所以成为愚人,大概都是由于这个原因吧? 1. 第一句翻译采用递进式处理:- "穷山之深"通过增译脚步动作转化为"走到山的深处";- "力极而息"转译为"筋疲力...
“穷山之深,力极而息”这句话可以从字面意思和引申意义两个层面来理解。 从字面意思上看,“穷山之深”描述的是深入到了山的极深处或偏远之地。“力极而息”则指的是因为体力达到了极限,所以停下来休息。整体而言,这句话描绘了一幅场景:某人在深山之中行走或劳作,直到筋疲力尽,才停下来歇息。 在引申意义上...
3.本题应围绕子瞻游历的感受及心态进行解答,文中“山中有二三子,好客而喜游。闻子瞻至,幅巾迎笑,相携徜徉而上。穷山之深,力极而息,扫叶席草,酌酒相劳。意适忘反,往往留宿于山上。以此居齐安三年,不知其久也”,写出子瞻自得其乐,虽遭贬谪,却能寄情山水,安然自适的胸襟和心态。4.结合文章背景及苏轼的人...
“穷山之深”这个短语并不是常见的成语或固定搭配,但我们可以根据字面意思进行解读。 “穷山”可以理解为偏远、人迹罕至的山地或者深山老林。“深”在这里则可能指的是深入、深远或者深邃的意思。因此,“穷山之深”大致可以理解为深入到那些偏远且难以到达的山地之中,或者是描述某个地方位于偏远的深山内部,交通不便...
- "穷山之深":"穷"作动词表穷尽,对应"走到深处" - "力极而息":"极"表示极限,自然引出"用尽力气后休息" - "扫叶席草":"席"名词动用,译为"以草为席"3. 第二句判断要点: - "方是时"精准转化为时间状语"正当这个时候" - "火尚足以明"双重呼应句式,对应"火把也还足够继续照明"4. 语体风格控制:保持...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⑴穷山之深,力极而息,扫叶席草,酌酒相劳。 (3分)译文:⑵子瞻与客入山视之,笑曰:“兹欲以成吾亭邪? ”遂相与营之。111.1+11.1+1.1+0.1+12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译文: ...
想走到山的深处,实在疲劳的时候才休息,扫除落叶,坐在草地上,倒酒小饮来酬劳自己,悠闲极了,竟忘记了回家。进入
穷:穷尽的意思。“穷山之深”的意思是一直走到深山尽处。《武昌九曲亭记》是宋代文学家苏辙所作的一篇描写武昌九曲亭的散文。全文(节选)如下:闻子瞻至,幅巾迎笑,相携徜徉而上。穷山之深,力极而息,扫叶席草,酌酒相劳。意适忘反,往往留宿于山上。以此居齐安三年,不知其久也。译文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