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前,鼓岭的很多资料都是用英文拼写的福州话。穆言灵不会说福州话,而林轶南精通中文、英文、福州话。当穆言灵遇到英文拼写的福州话时,林轶南总能及时提供帮助。他们以中美组合的形式,开展鼓岭历史文化研究,寻找那些尘封在鼓岭柳杉和欧美老式房子里的人物,抢救宝贵的鼓岭中外交往历史。9年来,他们累计完善了70余...
我们应该了解美国人在福州鼓岭的感人故事,看到一代又一代的友谊传承,并接过先辈们手中的接力棒,把中美民间友谊的火光照亮下去……”穆言灵在“鼓岭之友”社团联谊会上动情地说。 多年来,为了研究鼓岭文化,穆言灵寻访了许多曾经生活在鼓岭的外国人...
穆言灵是美国人,同时还是福建鼓岭历史文化研究者。鼓岭位于福建省福州市郊鼓山之北,20世纪初曾是旅居福州的外国人的居住地,当时许多在华的美国侨民,包括穆言灵的公公穆蔼仁、先生穆彼得都在鼓岭度过了美好时光。这张照片拍摄于1948年的鼓岭,照片上刚出生不久的婴儿就是穆言灵的先生穆彼得。穆言灵:这个你看,我先...
鼓岭柳杉和欧美式老房子 见证了绵延三代的故事穆言灵和她的丈夫 都是热爱中国文化的美国人 他们创立了“鼓岭之友” 并奔走于美国的东西海岸间 寻找那些尘封在鼓岭柳杉和 欧美式老房子里的人物 让美好的记忆重新鲜活起来 续写着中美两国民间浓厚情谊往来的佳话《...
2016年,华东理工大学副教授林轶南和穆言灵合作,挖掘收集鼓岭相关资料和实物,积极寻找、联系曾在鼓岭等地生活过的外国友人及后代,帮助他们寻找在鼓岭的“家”。 2021年,林轶南带领华东理工大学古厝活化实验室的同学们,研发出“鼓岭家·谱”系统,利用卫星定位、地理信息系统和人脸识别技术,为鼓岭的建筑和人物拼出谱系地图...
10月11日上午,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集体会见出席中国国际友好大会暨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成立70周年纪念活动的外方嘉宾。ToSun记者团在活动现场遇见了去年在旧金山采访过的美国“鼓岭之友”召集人穆言灵。国与国之间、人与人之间怎么才能成为朋友?一起听听她怎么说。监制丨申勇 制片人丨沈忱 策划丨沈忱 记者...
穆言灵:鼓岭是福州市鼓山之北的知名避暑胜地,曾是大批在华外国侨民的消夏目的地,但这段过往在很长时间内尘封于历史中。1901年,尚在襁褓之中的加德纳随父母来到福州,在此居住十年,一家人每年夏季都生活在鼓岭。回到美国后的几十年间,加德纳最大的心愿就是能再回中国看一看,但令人惋惜的是,直到1986年去世...
4月8日,《〈感动中国〉2023年度人物盛典》在央视综合频道播出,10位人物中有一张外国面孔,她就是72岁的鼓岭之友、福州市荣誉市民穆言灵女士。穆言灵是美国学者和鼓岭研究专家,一家三代和中国交好,她以扎实的研究和极大的热情挖掘和还原“鼓岭故事”,为中美民间友好交流交往架起“鹊桥”。“柳杉根深,鼓岭绵绵...
鼓岭位于福建省福州市郊鼓山之北,20世纪初曾是旅居福州的外国人的避暑胜地。当时许多在华美国侨民,包括穆言灵的公公穆蔼仁、先生穆彼得,都在那里度过了美好时光,对与当地人民建起的深厚友谊毕生难忘。2004年,84岁的穆蔼仁不顾高龄,欣然应邀回到福建,在武夷学院任教一年,次年回美后不久辞世。2015年,穆彼得、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