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蟹共生 一地双收 11月14日,在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榕江县古州镇车江大坝的“稻蟹共生”种养殖基地,养殖户在展示刚捕捞的螃蟹。今年初,榕江县在古州镇车江大坝试行300亩“稻蟹共生”项目,成效显著。该模式带动群众务工增收,达成“一田两用、一地双收”,推动当地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保障粮食安全,每亩...
衡水湖畔的河北省衡水市冀州区,肥美的稻田蟹正在收获。这是今年衡水市实施大规模蟹稻共生试验种植项目,把昔日盐碱荒地变成生态农业示范区的首个成果。项目实施方技术人员在农业、水利、供电等部门支持下,带领当地农民在3000亩盐碱地和废弃荒地上接电装泵、蓄水整地,种植上水稻,同步投放3000万只蟹苗。在精心管理下,...
稻蟹共生是一种绿色高效的农业模式,该模式的应用和推广有助于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绿色农业目标,有效推动农村经济的振兴。 生态效益: 通过减少化肥和农药的使用,稻蟹共生模式依靠河蟹的自然捕食行为有效控制了害虫和杂草,改善了稻田的生态环境。 经济效益 稻蟹共生模式实现了“一田两...
稻田四周,一圈白色的“塑料围墙”很是醒目。“这片都是蟹稻田,塑料光滑,能防止螃蟹逃窜。”魏明朝说,从插完秧开始,蟹苗、虾苗等就撒到稻田里,草籽、微生物都是螃蟹、虾、鱼的天然饵料。稻蟹共养,不打农药,绿色种植的蟹田米,一斤能卖到10元。“综合种养让盐碱滩变成鱼米仓。”魏明朝说,去年秋收,...
稻蟹共生 一田双收 核心阅读 作为沿海县域,河北省乐亭县近年来梯次推进盐碱地综合改造利用,在轻度、中度盐碱地带,推广种植耐盐碱作物品种、发展综合种养、提升土壤肥力,将低产田变成粮食主产区和蔬果产地;在重度盐碱地带,采用挖塘降水、以渔治碱技术,引导渔民开展池塘养殖、工厂化养殖,不断拓展多元化食物供给途径。
稻蟹“共生种养”是近年来新兴的一项立体种养模式,在稻蟹“共生种养”的环境内,河蟹能清除田中的杂草,吃掉害虫,排泄物可以肥田,促进水稻生长;而水稻又为河蟹的生长提供丰富的天然饵料和良好的栖息条件。通过稻蟹“共生种养”模式,实现水稻和河蟹立体开发、互利共生、绿色高效,达到“一水两用、一田双收”的经济、...
在农业转型升级的大背景下,盘锦市正加速发展新质生产力,通过推广优质稻、蟹新品种,以及推行稻蟹共生新模式,来推动农田规模化发展。同时,创新要素也被深度融入新业态中,为全产业链注入新的活力。而育种创新无疑是盘锦农业发展的“新引擎”。种业作为农业产业发展的根基,其自主创新能力的提高直接关系到农业现代化...
贡井区龙潭镇相关负责人介绍,菜子湖家庭农场主要采取“巨型稻+大闸蟹”的共作模式,大闸蟹的粪便作为有机肥,可以让“巨型稻”自然生长,水稻里面的大闸蟹可以直接吃掉害虫。通过这种生态养殖方法,为土地提供了充足肥力,保证水稻在种植过程中不用化肥农药,实现水稻和大闸蟹的共生共养。此外,家庭农场每年都会为周边村民...
稻蟹共生种养是近年来新兴的一项立体种养模式,通过该种种植模式,实现水稻和河蟹立体开发、互利共生、绿色高效的效果。稻蟹共生模式的原理是利用稻田生态系统内水稻与河蟹的互利关系,利用稻田水体提高土地肥力和相关作物产量以进一步扩大农业生产产生的经济效益。在稻蟹共生的生态模式中,河蟹扮演着水田的天然“清道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