扇贝几种常见生物病害 | 扇贝人工育苗的生物病害最常见的是桡足类和石灰虫。这两种敌害生物在扇贝附着变态后出现。桡足类与稚贝争夺饵料,致使附着稚贝或浮游幼虫严重缺少饵料而死亡,石灰虫除与稚贝争夺浮游植物外,还能分泌一种酸性有害黏液抑制稚贝生长。1993-1994年,有人曾遇到大量石灰虫分泌黏液致使稚贝停止生长...
摘要: 2001年~2002年在大连普兰店市进行了菲律宾蛤仔稚贝期在大水体培育条件下,培育密度为260万~400万枚/m2对稚贝的日生长速度、成活率的影响试验,2001年试验中总平均日生长速度为44.7 μm,出苗量为12.168亿枚,成活率为85.4%;2002年试验中总平均日生长速度为39.2 μm,出苗量为15.47亿枚... 查看全部>> ...
选用鳙鱼,黄颡鱼,罗非鱼和鲤鱼作为背角无齿蚌的寄主鱼,对寄生效果进行分析,并对罗非鱼寄生变态发育脱落早期(6 d),高峰期(9 d),后期(12 d)的稚蚌及黄颡鱼寄生变态脱落高峰期(10 d)的稚蚌进行了养殖实验;结果表明:鳙鱼的平均寄生量达833只/尾,黄颡鱼842只/尾,罗非鱼2 872只/尾,鲤鱼728只/尾;不同时期脱...
摘要: 试验表明:水温26~30 ℃,随着稚贝规格的增大,对淡水的耐受能力增加,壳长784 μm的稚贝淡水浸泡30 min无死亡,浸泡120 min稚贝死亡率为23.3%;壳长1.32 mm的稚贝浸泡3 h无死亡,浸泡16 h死亡率为100%.气温28~30 ℃,壳长为1.54 mm的稚贝干露24 h无死亡;干露36 h和48... 查看全部>> ...
结果显示:在施氏獭蛤幼虫发育过程中,壳顶后期幼虫只有鳃丝及足出现,而没有眼点出现,发达的足和鳃丝是幼虫变态的标志;幼虫变态期明显的分为3~5 d的爬行期和3~5 d的附着期;爬行期幼虫有单条水管形成,附着期幼虫只有一条分叉的足丝,水管为单管型;底栖稚贝期开始形成两条水管,底栖稚贝早期的幼虫不具...
在水温26.8~31.8℃、PH值7.8~8.1室内条件下,于12.8~37.1盐度范围设置10个梯度,观察不同海水盐度对施獭蛤(Lutraria sieboldii)稚贝存活及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獭蛤稚贝适宜生存盐度为19.8~33.8,最适宜生存盐度为26.3~31.7;适宜生长盐度为21.9~33.7,最适宜生长盐度为26.3~29.0. ...
于2004年3-5月研究了干露及淡水浸泡对菲律宾蛤仔稚贝生长及存活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1)同种规格稚贝耐干露和淡水浸泡能力随着温度升高而下降;相同温度下,不同规格稚贝耐干露能力随规格的增加而增大,耐淡水浸泡能力在稚贝壳长<9.5 mm时,随规格增大而增大,当稚贝规格>9.5 mm时,耐淡水浸泡能力随规格的增大而减小...
将从塑料附着基上剥离下的盘鲍稚贝分为6、8和11mm 3组,将这些稚鲍用裙带菜(饵料1)、啤酒酵母(饵料2)和酪蛋白及啤酒酵母混合物(饵料3)作蛋白源饲喂63d,各组中壳长和生物量增长倍率以及投喂饵料2和3的鲍鱼的成活率等于或大于投喂饵料1者.尤以6和8mm组中饵料3比饵料1和2更有效,结果还表明,壳长大于8mm的...
因此,认为三角帆蚌钩介幼虫对盐度较敏感,其耐受力低于稚贝,而三角帆蚌稚贝的适宜盐度要低于2。展开▼ 著录项 来源 《浙江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第3期|233-236|共5页 作者 闻海波;邱丽华;华丹;徐钢春;陈敏慧;顾若波; 作者单位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