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代“半两”比战国秦“半两”稍小,一般直径3.2至3.4厘米,重约8克。由于铸造权不集中,标准化程度不高,各地制作的半两钱大小轻重不等,有的重过10克,甚至达20克。相反,也有减重特甚的劣质半两钱。陕西凤翔高庄秦墓所出半两钱,最小者直径不足2厘米,重不足1克,小如榆英,后人称之为“秦英钱”。
无论起始时间如何计算,半两钱都是中国最早在全国通行的统一青铜货币,总结来说,半两钱按时间可分为先秦时期、秦王嬴政及始皇帝时期、秦末时期、汉初时期几个阶段。 在最盛行时代,秦半两钱的流通范围,西至河西走廊;东到山东、江苏,北达内蒙古,南抵广州市,东北到达辽东半岛,西南进入大渡河上游,是当时全国的通用货币。
秦朝时期,1斤等于16两,而1斤大概是258.24克,1两则等于是16.14克,所以半两就是8.07克,这就是半两钱名称的由来。1,起源于战国时代 公元前336年,战国时代继秦孝公之后的一位有为君主秦惠文王,在即位后的第二年,发行“初行钱”,这个就是秦国半两钱的起源。当 时秦惠文王之所以发行半两钱,是因...
秦半两钱,作为中国古代货币的瑰宝,一直受到历史爱好者和收藏家的青睐。这种钱币以其独特的造型和历史价值,成为了中国货币史上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历史记载:秦半两钱的起源与意义根据历史记载,秦半两钱以其重量而得名,每枚重12铢。在古代,黄金以镒为单位,称为上币;而铜钱则以“半两”为名,重如其文,成...
半两钱是秦始皇灭亡六国之后,为了统一各诸侯国的货币而新铸造的一种钱。这种认识在社会上流传很广,因为各种公开出版物以及教科书中都是这么讲述的。它的依据是司马迁在《史记·平准书》中的一段记载:“及至秦,中一国之币为二等,黄金以镒名,为上币;铜钱识曰半两,重如其文,为下币。”实际上,司马迁...
“秦半两”青铜币 以“圆形方孔”为货币造型 方孔代表地方 外圆代表天圆 “圆形方孔”即象征着 古代天圆地方的宇宙观 青铜币上的“半两”二字为小篆文字 是由秦国著名的丞相李斯题写 它表示每枚重为当时的半两 就是即十二铢 故称“半两钱”秦始皇不仅对货币的质、量、形、用 有明确的规定 而且集中了钱币...
拿起秦朝的“半两”钱币,它给人的感触要远胜于后世任何一个朝代所铸造发行的钱币。秦半两它给人一种雄武健壮的厚重感,也给人一种仓促定制的局促感。说它厚重并不只是因为它钱体厚重,更是因为它所蕴含的悠久而有强大的历史文化气息。有秦一朝,始皇帝重用蒙恬、李斯等大臣,文治武功,文治方面:书同文,车同轨,...
值得一提的是,在同年1月18日和2月5日,还有一组两枚和一枚战国秦半两钱币分别以188.8万元和79万元的价格成交。值得注意的是,由于品相保存完整度不同,秦半两钱币的价格也会有所差异。因此,在购买时务必谨慎辨别实物情况。同时,我们也要了解秦半两钱币的标准程度并不高,钱肉厚度、大小以及边缘铸口等都...
秦半两钱为秦代文物,现收藏于开封饮食文化博物馆。战国中晚期始出于秦国,今多定为自惠文王“初行钱”时(前336年)起铸。半两钱形制为外圆内方,无内外廓,背平无文,篆书“半两”二字分列穿孔两侧。秦半两为始皇治下出,字呈小篆而渐方,最小之冥钱状如鸡目。秦始皇兼并六国后,半两钱即变为全国最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