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传,秦王政二十八年(公元前219年),秦始皇乘龙舟过洞庭湖,风浪骤起,龙舟将倾,秦始皇慌忙将传国玉玺抛入湖中,祈求神灵镇浪。玉玺由此失落。八年后,华阴平舒道有人又将此传国玺奉上。传国玉玺复归秦。 秦子婴元年(公元前207)冬,沛公刘邦驻军灞上,子婴跪捧玉玺献于咸阳道左,秦亡。及刘邦诛项羽,即天子位,因御...
孙慰祖说,“传国玺”相传是卞和所献的和氏璧制成,这倒是不可能的。从形制要求来看,和氏璧无法达到玉玺的形态标准,秦国所处之地即产蓝田玉,从这个意义上看,更没有必要毁去作为礼器的玉璧来改制印章。秦“传国玺”有“方四寸”这么巨大,是“五龙钮吗”?“当然不是。这也是汉以后的记载被一步步铺衍、神化...
传国玉玺:简称“传国玺”,是秦代丞相李斯奉始皇帝之命,用和氏璧镌刻而成,为中国历代正统皇帝的证凭。其方圆四寸,上纽交五龙,正面刻有李斯所书“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八篆字,以作为“皇权天授、正统合法”之信物。秦之后,历代帝王皆以得此玺为符应,奉若奇珍,国之重器也。得之则象征其“受命于天”,失之则...
【题目】国宝大视野。“传国玉玺”,又称“传国玺”“传国宝”,为秦以后历代帝王相传之印玺,乃奉秦始皇之命所镌。其方圆四寸,上纽交五龙,正面刻有李斯所书“受命于天,既寿永昌”
而印章最初的出现,也是为了政治服务,还因为古人重度的“恋玉情节”。因此自秦以玉为玺做成天子之器后,玉玺、玉印就成了附有上天之命的国家政治法制信物,成了“信”最重要的物质代表。而秦的这枚传国玺最传奇之处,不在于是秦始皇霸业宏图的象征,而在于一物竟然掀起了几千年、历朝历代的血雨腥风。秦代的这...
61年后,秦灭赵,和氏璧落入秦国。秦赢政统一中国,称“始皇帝”。皇帝宝玺自然要选用天下绝无仅有的宝贝。于是始皇命宰相李斯磨和氏璧作皇帝玺,并想代代相传,因此称为“传国玺”。刘邦率兵入咸阳,秦王“子婴上始皇玺”,刘邦称帝后,号曰“汉传国玺”。西汉末年,王莽篡政,小皇帝刘婴仅两岁,...
公元前207年10月,刘邦兵入咸阳,秦五子婴投降,传国玺落入刘邦手中。西汉建立后,"代代相受",称"汉传国玺"。 曹魏代汉,传国玺作为"君主神授"象征,落入曹丕之手。西晋受禅,又落入司马氏手中。西晋末年,五代十六国更迭频繁,传国玺在血腥的残杀中不断易主。西晋永嘉五年(公元331年),晋怀帝为刘聪所掳,玺...
“传国玉玺”,又称“传国玺”,为秦以后历代帝王相传之玉玺,是秦始皇之命所携。其方圆四寸,上纽交五龙,正面刻有“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八个字,以作为“皇权深受、正统合法”之信物。那么上面的这八个字是 ( ) A. 隶书 B. 大篆 C. 小篆 D. 金文 相关知识点: ...
宋哲宗绍圣四年,咸阳县民段义在河南乡中意外挖掘出一枚绿色如蓝的宝印,温润有泽。次年,宝印被送到京城,经过蔡京等人的鉴定,被确认为秦代的传国玺。然而,三十年后,金人攻破北宋,徽宗、钦宗二帝的宝玺也落入金人之手。元世祖至元年间,太师国王之孙硕得家道中落,其妻病重,儿子年幼,为筹措...
秦朝传国玉玺,方圆四寸,上纽交五龙,其文为“受命于天,既寿水昌”“天子独以印称玺,又独以玉,群臣莫敢用”。该玉玺( )A.象征了皇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