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赋能,正让多彩贵州红色之旅变得更加丰富、多元。智能推荐红色旅游线路,在线打卡红色景点,定制有声明信片……近期推出的贵州省红色旅游地图小程序,包含了贵州省内128处红色点位的详细介绍、位置、音频等信息,设置了七大功能板块,增强旅客参与感和体验感。贵阳市文化和旅游局文物处处长杜明说:“红色旅游地图的推出...
长征时,红军为贵州留下了宝贵的红色文化资源。“随着人们对文化体验的需求日益多元,传统红色文化展示形式如何与时俱进成为一个重要课题。”“红飘带”总设计、总导演王志鸥介绍,“我们希望通过科技赋能,打破时空界限,以沉浸式体验让长征精神‘活’起来,激发游客尤其是青少年的情感共鸣,让历史可感、可触、可参与。
“借助VR、AR设备,就能体验当年的战斗情景。”1月16日,来自四川的游客陈先生来到位于遵义市汇川区的娄山关红军战斗遗址陈列馆参观,科技赋能带来的沉浸式体验让他连连点赞。科技与红色文化的融合不仅在VR、AR带来的全新体验,还让娄山关红军战斗遗址陈列馆的文物实现了“数字孪生”。遵义市娄山关管理处根据红色文物的...
构建“文化+科技”产业高地,正着力打造“云、网、算”的技术底座,创新“产、学、研、用”一条链,将培养、吸引更多善于使用新技术手段的人才,推动形成更多新的文化产业增长点,期待未来更多红色文化新业态在马栏山诞生。
2024年10月22日,贵州长征文化数字艺术馆(红飘带)启动试运营一年。 贵州省文化旅游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柳启阳感慨:“这一年多来,我最大的感触是游客对艺术和科技相结合的创新方式所呈现出的红色文化,表现出特别浓厚的兴趣。”柳启阳谈道,相较于传统红色场馆用文字、图片、视频、实物的展陈方式,“红飘带”...
2月18日,《人民日报》刊发文章《贵州创新形式弘扬长征精神——科技赋能红色文化传承》,聚焦贵州长征文化数字艺术馆“红飘带”。全文如下: 贵州创新形式弘扬长征精神—— 科技赋能红色文化传承 全息影像亮起,长征中的“无名英雄”与参观者“...
原标题:科技赋能红色文化传承(深阅读·文化和科技融合) 来源:人民日报 全息影像亮起,长征中的“无名英雄”与参观者“同行”;机械帷幕矩阵展开,参观者重回遵义会议现场见证伟大转折;模拟寒流与机械传动装置配合,让“爬雪山、过草地”有了实感……在贵州长征文化数字艺术馆,记者探访了弘扬长征精神的新探索。
今天(1月17日),人民日报刊发报道《贵州建好用好长征国家文化公园——科技赋能红色文化“活”起来》。 “把二楼展品用VR技术移到一层展示,既保护了文物,又方便了游客。”站在遵义会议会址前,遵义会议纪念馆馆长周俊南介绍馆内展陈提升情况,“借助科技手段,让纪念馆焕然一新,增强游客的体验感、互动感。” ...
数字技术为文化的传播提供了多元化的平台与渠道,使传统文化资源更具时代感。试运营以来,“红飘带”人气持续高涨,合计演出近万场,观众已超过100万人次,已成为贵州红色文旅新地标、新名片。贵州长征文化数字艺术馆(红飘带)。贵州省文化旅游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柳启阳介绍,“红飘带”以科技赋能,开创了长征文化传承...
”坚持守正创新,弘扬红色文化,传承红色基因,能够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强大精神动力。数字技术作为世界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先导力量,日益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全过程,深刻改变着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社会治理方式,也为更好地传承发展红色文化提供了广阔思路,创造了全新图景。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