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尔伯格进一步发展了皮亚杰的理论,把人的道德发展过程分为前习俗、习俗、后习俗三个水平和六个阶段。这六个阶段依照次序进展,不能超越,但也并不是所有的人都能达到最高水平。此外,他认为道德判断能力的发展除成熟因素外,还依赖于智力的发展和社会经验的获得。(1) 道德发展的三个水平六阶段①前习俗水平(0~9岁...
(2)习俗水平,包括两个阶段。 阶段三:以协调人际关系为价值取向阶段。 阶段四:以维护社会秩序和履行个人义务为价值取向阶段。 (3)后习俗水平,包括两个阶段。 阶段五:以社会契约为价值取向阶段。 阶段六:以普遍道德原则为价值取向阶段。 他认为儿童的年龄与其道德发展阶段[3]有很大关系。一般0至9岁处于第一水平,...
科尔伯格道德发展阶段理论三水平为前习俗水平、习俗水平和后习俗水平,六阶段分别为:惩罚与服从取向阶段、相对功利取向阶段、寻求认可取向阶段、遵守法规取向阶段、社会契约取向阶段和普遍伦理取向阶段。 科尔伯格道德发展阶段理论三水平六阶段 科尔伯格道德发展阶段理论概...
答:科尔伯格认为人的道德发展是有阶段性的,儿童、青少年道德认知发展分为三个水平六个阶段,每个水平包含两个阶段,因此他的道德发展理论又可以称为“三水平六阶段论”,并提出两种道德教育方法,即道德两难故事法和公正团体法。 第一个水平是前习俗水平(4~10岁),它是通过行为的具体后果和自身利害关系来判断是非,此时...
1958年,美国心理学家科尔伯格提出了著名的道德发展阶段理论,他采用了“道德两难故事法”来研究道德发展的过程。📌 主要观点: 科尔伯格认为道德发展可以分为三个水平,每个水平又分为两个阶段,共计六个阶段。1️⃣ 前习俗水平(10岁以前) 🔹 第一阶段:惩罚服从取向阶段 ...
简述美国心理学家科尔伯格提出的道德认知发展三个水平六个阶段理论。P293 相关知识点: 试题来源: 解析 答:前习俗水平: 第一阶段:避罚服从取向 第二阶段:相对功利取向 习俗水平: 第三阶段:乖孩子取向 第四阶段:遵守法规取向 后习俗水平: 第五阶段:社会法制取向 第六阶段:普遍伦理取向...
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理论将道德发展分为三个水平,每个水平包含两个阶段。以下是详细解析: 后习俗水平(15岁以后)🧐 社会契约定向阶段:这一阶段的个体已经超越了世俗的法律和权威,开始从人类正义和尊严的角度思考道德问题。 普遍性伦理准则阶段:个体已经将道德准则内化为自己的内部命令,不再仅仅遵循外在的规定。
三水平六阶段理论即把儿童的道德发展阶段划分为三个大水平,每个水平又分出两个小阶段。 水平一:前习俗水平 (该水平主要着眼于自身的具体结果。下分两个阶段:阶段1,服从与惩罚定向;阶段2,相对功利主义定向) 阶段1,服从与惩罚定向。这种定向是为了逃避惩罚而服从于权威或有权力的人,通常是父母。一个行动是否道德,...
科尔伯格的三个水平六个阶段 科尔伯格将道德判断分为三个水平,每一水平包括两个阶段,六个阶段依照由低到高的层次发展。 一、前习俗水平(9岁以下) 1.惩罚与服从道德定向阶段 他们服从权威或规则只是为了避免惩罚,认为受赞扬的行为就是好的,受惩罚的行为就是坏的。他们还没有真正的道德概念。如,他们会认为汉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