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探究:怎样产生感应电流》教学设计 【课型】新授课 【课时】一课时 【教材分析】 《怎样产生感应电流》是“电与磁”这一章的核心内容,是在学习了电流的磁场后,再 次将“电”与“磁”联系起来。电磁感应作为联系电场和磁场的纽带,不仅是对电场和磁场 知识的综合和扩展,也是以后高中学习相关知识的基础。另外,...
教学方法: 1.实验法:本节课的核心是探究感应电流产生的条件,因此实验法是主要的教学方法。通过设计实验、操作实验、观察实验现象和分析实验结果,引导学生主动探索感应电流的产生条件。 2.讨论法:在实验前后,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实验观察结果,讨论感应电流产生的条件,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培养学生的科...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及感应电流的方向与那些因素有关。 (2)了解电磁感应现象的能量转化及广泛应用。 (3)了解发电机的工作原理。 2.过程与方法 (1)体验“怎样产生感应电流”的探究过程,锻炼初步的实践能力。 (2)学习科学的思维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勇于探索...
【科学思维】1.通过实验探究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进一步了解电和磁之间的相互联系。2.根据电磁感应现象在生活中的应用,尝试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科学探究】1.实验探究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培养学生探究问题的能力,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2.学生归纳总结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培养学生的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交流...
2﹒知道感应电流的方向与哪些因素有关。 过程与方法: 通过探究性实验,经历科学探究的交流与合作过程。 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学生的交流与合作意识和能力。 【教学重点】 1﹒知道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 2﹒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的交流合作意识。 【教学难点】 组织学生完成电磁感应现象的实验,让学生能初步总结出产...
《科学探究:怎样产生感应电流》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本节是沪科版九年级物理第十七章第二节的内容。 1.地位和作用: 从物理发展过程来看沪科版教材的安排:十六章奥斯特第一个发现电与磁的联系,到十七章法拉第发现磁生电,到十八章麦克斯韦发现电与磁的统一的重要体现:电磁波及应用,电磁感应无论从学生思维发展的...
18.2科学探究:怎样产生感应电流课型课时1.课型:实验探究2.课时:1课时教材学情分析本节教学内容是探究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在进行教学时,关键是组织学生进行实验探究活动,让学生通过实验探究得出结论。得出实验结论后,教师组织学生结合组成讨论小组,在班级内进行交流
1、通过科学探究和交流讨论学习本节内容。 2、反馈练习。 三、知识与技能 1、知道导体在磁场中运动时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 2、感应电流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3、感应电流的方向与哪些因素有关。 4、电磁感应现象中能量的转换。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产生感应电流的科学探究。 难点:组织学生高效完成电磁感应现象...
学科网网校通专区为您提供沪科版九年级全册第十八章第二节《科学探究:怎样产生感应电流》教学设计精品资料下载,资料简介:
《科学探究:怎样产生感应电流》一节的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