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种群调节理论中,密度依赖调节和密度独立调节是两种重要的调节方式。密度依赖调节强调种群密度对种群数量的制约作用,即当种群密度增加时,种内竞争、捕食关系等生物因子会加强,从而限制种群数量的进一步增长;反之,当种群密度减小时,这些因子的作用会减弱,从而促进种群数量的恢复。这种调节方式体现...
简述种群调节的几种理论。相关知识点: 试题来源: 解析 种群调节:指种群大小的控制或者是指种群大小所表现的作用限度。 1、生物学派:生物学派代表Howard&Fiske(1911)对两种迁入害虫舞毒蛾及棕尾毒蛾的寄生性天敌进行了研究。认为选择性因子是调节种群的主要因子。 2、气候学派:气候学派Uvarov(1931)巨著《Insectand...
答:种群调节理论包括内源性调节理论和外源性调节理论,其中外源性理论包括: (1)非密度制约的气候学派:多以昆虫为研究对象,认为种群参数受气候条件强烈影响,种群增长主要受有利气候时间短暂的限制。 (2)密度制约的生物学派:主张捕食、寄生、竞争等过程对种群调节的决定作用,认为只有密度制约因子才能调节种群的密度 内源...
1、外源性种群调节理论 (1)气候学派(非密度制约) 种群数量是气候因素的函数,气候改变资源的可获性, 从而改变环境容纳量。强调种群数量变动与天气条件有关, 认为气候因素是影响种群动态的首要原因。 (2)生物学派(密度制约) 群落中的各个物种都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从而使 种群数量处于相对的稳定平衡;当种群数量...
第一节种群调节的概述第二节外源性因子调节学说第三节内源性因子调节学说第四节植物的密度效应与种内竞争第五节现代种群调节理论 第一节种群调节的概述 一、种群动态过程 一个种群,从其进人新的栖息地,经过种群增长到建立种群以后,一般有以下几种情况:(1)种群的增长。(2)经受不规则的...
种群调节的形式与原理方面,分析种群 波动的过程与机制. 第五章种群的调节理论 第一节种群波动和调节概述 第二节种群调节学说 第三节种群调节机制 第一节种群波动和调节概述 在自然界中,任何种群的个体数量都是随着环 境条件的改变而改变的,当环境条件有利时, 种群数量表现为增加;当环境条件不利时,种 群表现为数...
答:外源性种群调节理论强调外因,认为种群数量变动主要是外部因素的作用,该理论又分为非密度制约的气候学派和密度制约的生物学派。 气候学派多以昆虫为研究对象,认为生物种群主要是受对种群增长有利的短暂性的气候所感制,因此,种群从来就没有足够的时间增殖到环境容纳量所允许的数量水平,不会产生食物竞争。作为对立面,...
( 1 )外源性种群调节理论,非密度制约的气候学派 :气候学派多以昆虫为研究对象,认为生物种群主要是受对种群增长有利的气候的短暂所限制。因此,种群从来就没有足够的时间增殖到环境容纳量所允许的数量水平,不会产生食物竞争。 ( 2 )外源性种群调节理论,密度制约的生物学派 内源性种群调节理论,自动调节学派按其强调...
种群密度调节的基本理论 种群密度调节的基本理论 (1)外源性种群调节理论 ①密度制约的生物学派 生物学派认为生物因子如捕食、竞争、寄生、食物等,是种群自然调节的主要因素,其对种群增长的抑制作用随种群密度的升高而增强。而当种群数量在环境负载能力以下时,密度制约因素对种群的抑制作用减弱,种群数量...
各个学派所强调的种群调节机制 50 2024-11 3 简述植物对水分子的适应类型及特点 71 2024-11 4 简述旱生植物的形态结构特征及其对水因子的适应 43 2024-11 5 简述植物对水生环境的适应特点 65 2024-11 6 简述不同波段的光对生物的生理生态效应 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