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种康院士团队简要评述了中国农业大学杨淑华教授团队在《Cell》上发表的“A natural variant ofCOOL1gene enhances cold tolerance for high-latitude adaptation in maize”研究工作 (Zeng et al.
近日,山东农业大学李传友教授团队在植物再生领域研究取得重大突破,成功发现细胞受伤而产生的再生因子REF1,是引发组织修复和器官再生的原初受伤信号分子,在植物再生中发挥了巨大作用,并在植物转基因、基因编辑领域有巨大应用价值。北京时间2024年5月22日,国际顶尖学术期刊Cell在线发布这一成果。 在大自然中,无法移动的植物,...
担任Journal of Integrative Plant Biology共同主编,Journal of Biological Chemistry、Molecular Genetics and Genomics、Journal of Genetics and Genomics编委。主持承担多项重大研究项目,如中科院战略性先导专项、科技部973和863项目等。在Cell、Annual Review of Plant Biology、Nature Plants、...
担任《植物学报》主编、Plant Cell Reports、JIPB、J Plant Biol等国际期刊编委。主持承担多项国家重大项目,如973和863项目等。迄今在Nature Communications、PNAS、EMBO J、The Plant Cell等国际主流学术期刊发表研究论文60余篇。多次获得中国科学院优秀教师奖励。已培养硕士和博士40余名和博士后5名,其中多名博士生获得...
主题:无损“电生理”钙流为揭示水稻感知寒害的分子机制提供直接证据 期刊:Cell 影响因子:38.637 研究使用平台:NMT温度胁迫创新科研平台 标题:COLD1Confers Chilling Tolerance in Rice 作者:中科院植物所种康、马云 检测离子/分子指标 Ca2+ 检测样品 3日龄水稻根 摘要 水稻对低温敏感,所以只能在某些气候带种植。
【国科科技港】继Cell后又一突破!种康院士组揭示水稻中感知低温的新途径 国科农研院 寒害会严重影响水稻的生产,通过挖掘信号途径核心基因模块,利用分子设计技术培育寒害韧性的品种是重要的解决方案之一。第二信使是介导信号途径的核心上游...
现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生命科学部主任、中国植物学会理事长,JIPB共同主编、F-1000领域负责人和《植物学报》荣誉主编,以及JBC与MGG编委。在Annual Review of Plant Biology、Cell等重要学术期刊发表论文100余篇。·END·录音整理 | 林锦泉编辑 | 白丽馨责任编辑 | 米瑶主编 | 甘桔 尚亚玲审阅 | 戚金波 亢鸿玲 ...
他在作物感受温度感知及适应性方面取得了系统性成果,其中低温感受器的发现被同行认为是一项里程碑意义的工作,被Cell等多种期刊评述,入选当年Cell十佳论文和中国生命科学十大进展。基于此成果,育种学家培育了耐寒杂交稻新品种。揭示水稻mRNA的甲基化修饰特异维持叶绿体功能、适应高温的新机制,这是RNA表观修饰在温度响应...
担任《植物学报》主编, 《Plant Cell Reports》、《Journal of Integrative Plant Biology》、《Journal of Plant Biology》编委会成员。活动家是第三方嘉宾邀约平台。可根据演讲议题、会议日期、活动预算等要求,为您提供该领域内专业嘉宾演讲邀约服务。您可准备好活动信息后,联系客服电话:18911802888(工作日9时至18时,...
近期,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的种康院士团队取得了重要进展。他们发现了一种新的第二信使——2’,3’-cAMP,它能响应感受器COLD6-OSM1的信号,从而引发低温防御反应。这一发现为水稻耐寒性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该研究成果已在线发表在Molecular Cell杂志上,题目为“COLD6-OSM1模块通过2',3'-cAMP信号途径感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