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罗制,指泰罗在20世纪初创建了科学管理理论体系,他这套体系被人称为“泰罗制”,泰罗认为企业管理的根本目的在于提高劳动生产率,他在《科学管理》一书中说过:“科学管理如同节省劳动的机器一样,其目的在于提高每一单位劳动的产量”.而提高劳动生产率的目的是为了增加企业的利润或实现利润最大化的目标. 福特制,是以...
“泰罗制”和“福特制”的简介? 相关知识点: 试题来源: 解析 泰罗制: 泰罗在20世纪初创建了科学管理理论体系,他这套体系被人称为“泰罗制”,泰罗制的主要内容包括:1、管理的根本目的在于提高效率.2、制定工作定额.3、选择最好的工人.4、实施标准化管理.5、实施刺激性的付酬制度.6、强调雇主与工人合作的“...
经过不断探索、改革和革新,崭新的技术设备出现了,大规模生产的装配流水生产方式和管理方式终于诞生了,工人在劳动中无须走动,也不必弯腰。到1920年10月30日,甚至创造了十秒钟出一辆汽车的记录,这种“流水装配法”被人称之为‘“福特制”。福特曾经说过:他的“毕生愿望”就是以每一分钟一辆的速度生产汽车。这个...
福特制是由美国汽车制造家和管理学家H.福特首创的一种生产管理制度。其主要内容和特点如下:科学管理原理的应用:福特制将科学管理原理应用于实际生产中,通过一系列标准化的措施来提高生产效率。标准化:包括产品标准化和作业标准化。产品标准化确保生产出的产品具有一致性和可替换性;作业标准化则使得工人...
福特制,这一生产管理模式的核心,在于运用科学方法优化空间和时间资源,旨在最大化生产效率。其追求目标包括提升劳动生产率、实现设备高效利用、缩短生产周期以及降低生产成本。通过对象专业化的空间布局和并行移动的时间安排,福特制催生了流水生产线,为工业革命带来了重大变革。
“福特制”是美国汽车大王福特首先实行的一种工资制度,其主要特点是在实行产品标准化的基础上加快传送装置的运转速度,迫使工人最大限度地提高劳动强度,但不缩短劳动日。工人如果赶不上机器的运转速度,就要被克扣工资。甚至被解雇。“福特制”的实行( ) ①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 ②加剧了资本家与工人之间的矛盾 ③增加了...
亨利·福特(ForD.Henry,1863—1947)是美国著名的汽车制造者,被大众普遍认为是大规模生产的第一位倡导者。福特制是指由福特首创的一套生产和管理制度。福特制在生产和管理的实践中实现了许多科学管理的原理。 1.制造方式标准化。实行另部件标准化和作业标准化,大大提高了制造的精密性,另部件的互换性,提高了汽车的...
然后把每一步按顺序排好,再加上机器的辅助,世界上第一条汽车流水线诞生了! 这套流水线作业法就叫福特制,能同时生产很多辆车。 从此汽车造得嗷嗷快,价格也便宜了不少,销量大增! 泰罗制和福特制是理论、实践两开花,各大工厂争相学习,普遍提高了生产效率,美国经济立马飞起!
福特制是资本主义大工业生产组织形式的典型代表,体现了工业化时代追求更大产量和更广阔市场的主题。泰罗通过理论上的创新奠定了科学管理的基础,而福特则通过实践行动将这一理论付诸实施,实现了生产效率的显著提升。托拉斯是资本主义垄断组织的一种形式,它由生产同类商品或在生产上有密切联系的企业组成,...
(1)福特制的探索始于1913年,当时亨利·福特在底特律创立了“高地公园汽车厂”,开始了对现代流水生产方式的创新实践。(2)从1914年至1920年,福特成功建立了汽车工业流水生产线,标志着福特制的正式形成。(3)福特制带来的显著成效包括:生产周期的显著缩短(从1908年的12小时8分钟缩短至1914年的1小时33分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