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治平二年(1065年),62岁的张伯玉来到福州。 当时福州正值夏天,酷暑难耐,中暑生病的人很多。同时,街道少有绿茵,河堤、官署绿化薄弱。 经过调查,张伯玉发动19.7万余户福州市民“编户植榕”:全城每家每户都要植榕树,种活一棵,赏银一钱;不种...
福州老百姓走在榕树的绿荫里,自然会怀念起张伯玉的功绩。为了纪念张伯玉,1994年,福州在金牛山公园正对面,福州杨桥路与北江滨大道交汇口竖立了一尊雕塑。雕塑的主角就是张伯玉。在雕塑中,张伯玉手握锄头,亲自植榕,在休息的时候扶锄遥看郁郁葱葱、满目绿荫的景象,一个充满为民情怀的“植榕太守”形象呼之欲出。
1068年,张伯玉离开福州,继任知州叫程师孟。程师孟按照张伯玉的做法,继续在福州栽种榕树,并写下诗歌赞美张伯玉:“三楼相望枕城隅,临去犹栽木万株。试问国人来往处,不知曾忆使君无?” 福州老百姓走在榕树的绿茵里,自然会怀念起张伯玉的功绩。为了纪念张伯玉,1994年,福州在金牛山公园正对面,福州杨桥路与北江滨大道...
福州西大门的门神! 位于福州公牛山公园对面的张伯玉雕像#福州 #张伯玉 #福州同城 #榕城 - 福州时间于20241218发布在抖音,已经收获了91.5万个喜欢,来抖音,记录美好生活!
福州,这座历史悠久的城市,有着一个别具一格的称呼——榕城。🌳 这个名字的由来,还要追溯到北宋时期。当时,福州的街头巷尾,榕树成荫,绿意盎然。🍃 这一切,都要归功于一位名叫张伯玉的官员。张伯玉,福建建安(今建瓯)人,北宋天圣二年(1024年)进士。📚 他在治平二年(1065年)出任福州知府,期间下令编户疏浚沟...
🌳 在福州,走在榕树下,感受那徐徐的凉风,我不禁想起了那位北宋的太守——张伯玉。他可是福州的“绿荫英雄”,让福州有了“榕城”的美誉。张伯玉在宋治平二年(1065年)来到福州,当时福州的街道上几乎没有绿树,河堤和官署的绿化也很差。张伯玉在任的三年里,发动19.7万余户福州百姓“编户植榕”,从此福州植榕的...
过去,不少研究福州历史和文化的专家学者都以为最早倡导福州种植榕树的是宋代治平二年(1065年)任福州太守三年的张伯玉。有的学者十分肯定地说,他是倡导植榕的第一人,首功应归于他,为此还雕刻了张伯玉的石像立在公园里,以表敬意。其实,这是一个大误解!
榕城就是现在福建省的省会福州市,因城中榕树繁多而得名。关于“榕城”这个名字的来历,据说和北宋时候的一个太守有关。传说在北宋的时候,福州有个叫张伯玉的太守,他为官清正廉洁,两袖清风,常常为百姓办好事、办实事,替百姓着想,大家都非常爱戴和拥护他。
福州别称榕城,应该感谢张伯玉! 曾经福州四大雕像之一的“张伯玉植榕”,估计很多人都不知放在哪里。#福州 #榕城 #福州同城 #上热门🔥 #榕树 - 福州时间于20240626发布在抖音,已经收获了90.3万个喜欢,来抖音,记录美好生活!
福州有榕城美名,要感谢宋代福州知州张伯玉,宋治平二年(1065年)12月,62岁的张伯玉从绍兴转任福州,路途艰辛,自不待言。进入福建、福州,水驿道头,都有一株或多株枝繁叶茂的大榕树,让疲惫的张伯玉,身心得到一片清爽,自然就喜欢上了榕树,上任后,他了解了榕树更多的好处,就下令编户植榕绿化,他带头在府衙之前种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