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治平二年(1065年),62岁的张伯玉来到福州。 当时福州正值夏天,酷暑难耐,中暑生病的人很多。同时,街道少有绿茵,河堤、官署绿化薄弱。 经过调查,张伯玉发动19.7万余户福州市民“编户植榕”:全城每家每户都要植榕树,种活一棵,赏银一钱;不种...
福州老百姓走在榕树的绿荫里,自然会怀念起张伯玉的功绩。为了纪念张伯玉,1994年,福州在金牛山公园正对面,福州杨桥路与北江滨大道交汇口竖立了一尊雕塑。雕塑的主角就是张伯玉。在雕塑中,张伯玉手握锄头,亲自植榕,在休息的时候扶锄遥看郁郁葱葱、满目绿荫的景象,一个充满为民情怀的“植榕太守”形象呼之欲出。
1068年,张伯玉离开福州,继任知州叫程师孟。程师孟按照张伯玉的做法,继续在福州栽种榕树,并写下诗歌赞美张伯玉:“三楼相望枕城隅,临去犹栽木万株。试问国人来往处,不知曾忆使君无?” 福州老百姓走在榕树的绿茵里,自然会怀念起张伯玉的功绩。为了纪念张伯玉,1994年,福州在金牛山公园正对面,福州杨桥路与北江滨大道...
过去,不少研究福州历史和文化的专家学者都以为最早倡导福州种植榕树的是宋代治平二年(1065年)任福州太守三年的张伯玉。有的学者十分肯定地说,他是倡导植榕的第一人,首功应归于他,为此还雕刻了张伯玉的石像立在公园里,以表敬意。其实,这是一个大误解! 张伯玉:倡导“编户植榕” 张伯玉,福建建安(今建瓯)人,天...
在福建省福州市,有一个别称叫做榕城。这个称呼源于900多年前的一位官员张伯玉。在他担任福州知府的短暂时间里,他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使得福州成为了一个绿树成荫的城市,即使在炎热的夏天也看不到树叶被阳光晒得卷曲的现象。这种美丽的环境一直延续到今天,成为了福州的一大特色。
榕城,顾名思义榕树之城。福州的榕树多,且长势好,还有一棵榕树王。 宋代福州太守张伯玉,公元1065年(宋英宗治平二年)移知福州,主政这一方水土,从此与福州结缘,福州别称“榕城”的由来与他有着深厚的渊源。 当时福州城内居民饱受旱涝之苦,再加上南方夏季炎热,很多百姓因此患病。张伯玉经过仔细考察,“令通衢编户浚...
福州别称榕城,应该感谢张伯玉! 曾经福州四大雕像之一的“张伯玉植榕”,估计很多人都不知放在哪里。#福州 #榕城 #福州同城 #上热门🔥 #榕树 - 福州时间于20240626发布在抖音,已经收获了90.3万个喜欢,来抖音,记录美好生活!
张伯玉走访里巷,得知榕树生长快、冠幅广,根能固岸,荫可送凉。便发出告示:“令通衢编户浚沟六尺,外植榕为樾,岁暮不凋。”张伯玉带头在州衙门外种榕树,并与民共劳作,是时福州,种植榕树成为社会风潮,此风潮因为有利于百姓、有利于社会进步,而成为福州人生活的一部分,成为福州的精神得以传承至今。张伯玉“编户植榕...
张伯玉(1003——1068)建安(今福建建殴)人, 北宋进士,福州知州,兴学育才,植榕绿化。 花木岂徒游子爱,笙歌长与郡人听。——引自《遥题钱公辅众乐亭》 至今千丈松,犹伴数岩雪。不见纤尘飞,寒泉湛明月。——《明月泉》 编后语: 福州,别名闽都、三山、左海,其中最著名别名的是榕城。
北宋至平年间,张伯玉任福州太守,当时福州酷热难耐,很多人都患上了暑热,张伯玉了解到榕树的特性后,提倡每家每户都种榕树,并制定了奖惩措施,他自己也身体力行,在衙门前种下了两株大榕树。在他的推广下,福州种植了大量的榕树,形成了如今绿茵满榕城的景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