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雨花犹落,无风絮自飞。 《悟道诗》 宋·杨妙锡 尽日寻春不见春,芒鞋踏遍陇头云。 归来笑拈梅花嗅,春在枝头已十分。 《禅悦》 清·张问陶 门庭清妙即禅关,枉费黄金去买山。 只要心光如满月,在家还比出家闲。 《弘一法师偈语》 民国·李叔同(弘一) 君子之交,其淡...
南朝陈-智恺 千月本难满,三时理易倾。石火无恒焰,电光非久明。遗文空满笥,徒然昧后生。泉路方幽曈,寒垄向凄清。一随朝露尽,唯有夜松声。佛家把修行功成的高僧的死叫作“圆寂”。成佛者,即入涅槃,但能把死处之坦然者,尤其在临终时能对死有一个清醒的认识,还是难之又难。本诗将死看成自然的规...
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 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 这是一首写游览的诗,主要在于描写山中古寺之幽深静寂。 此诗意在写山寺,但并不正面描摹,而侧写周围景物,来烘托映衬山寺之幽胜。 最后看到深潭已空,想到佛经中所说的其性暴烈的毒龙已经制服,喻指只...
世间充斥着欲念、诱惑、困扰,一不留心便会陷入人生的困境。即使是终日颂读禅经也未必能够寻到安宁,关键在于清心,心静则万事宁。《形质之辨》明-浮峰普恩 返本还源便到家,亦无玄妙可称夸;湛然一片真如性,迷失皆因一念差。人生如雾,障碍重重。倘若看不清前途必将陷于痛苦的沼泽,而不能自拔。禅宗佛理便...
“心地清净方为道”强调了内心的清净是通向真理之路的关键。在禅宗思想中,内心的平静和清净被视为达到智慧和悟道的前提。“退步原来是向前”则是一种看似矛盾实则深刻的禅理,告诉我们有时候退一步反思和放下,反而能获得更大的进步和领悟。《琴涛》宋·苏轼 若言琴上有琴声,放在匣中何不鸣。若言声在指头上,...
这首诗,就是黄庭坚在这种情况下所作,唯一不同的是,此时他的内心已经没有了得失之患。清风明月,十里荷香,无拘无束的乡野生活,才是人生真正的洒脱。荣华花间露,富贵草上霜,人的快乐不是因为拥有的多,而是因为计较得少,多是负担,少非不足。心安才是归处。- END - 阅读更多精彩图文:看透人生的8句...
七绝九首·浮生禅理诗 一 无官无俗一身轻,寺畔时时独自行。漫道山中无所念,尘烟不见我心晴。二 柳线柔柔小径长,万花韵育衲衣裳。春风过处皆禅理,种下慧根生吉祥。三 隐隐浮图见烛灯,昏昏落日映寒冰。红尘域外清凉地,绕寺云根依老僧。四 木鱼敲彻响钟声,脱苦修仙两有成。回首百年迎正果,众人唯我...
这是明代憨山德清禅师的禅诗。全诗旨意落在“安分”二字上。前两句是形象的说法, 将纷繁复杂的世间比做成红尘白浪,红尘滚滚遮住了人们的视野,白浪翻滚阻挡了人们前行的脚步,世间有许多人们难以把握的事情,不是所有的事情都按照自己的想法运转,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才是常态。立身处世,调养心性,不冲动,修养...
德诚,人称船子和尚,出生于四川,自幼出家,后来成为高僧药山惟俨的嫡传弟子。这首诗以钓鱼为象征,阐述禅理,一直以来曾引发无数人深入思考。“千尺丝纶”,本指钓鱼的丝线,这里暗指尘世中无穷的欲望。“直下垂”,表达出人们在追求名利的道路上越陷越深,不知收敛。可是很多事情无法随心所欲,人们就会以此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