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传统绘画的长河中,除晋唐人物画、两宋院体画、元明清文人画外,还有一个容易被人们忽视的绘画风格——禅宗绘画。在中国禅宗佛教绘画中,法常大师是永远绕不开的伟大画家。法常(1207至1291年)中国南宋画家,俗姓李,号牧溪。他的作品风格简淡凝练、清新脱俗,似墨戏般运用笔墨意趣探寻真谛,将禅宗的精神融入绘画之中...
《达摩面壁图》是 明代画家宋旭的杰作,描绘了佛教禅宗始祖 菩提达摩面壁打坐、苦行修炼的场景。达摩的形象刻画得坚韧而虔诚,彰显出他深厚的修行功夫。据南朝梁释慧皎《高僧传》记载,达摩是天竺人,原名菩提多罗,他于梁普通元年入华,并受到武帝的欢迎。后来,他渡江前往魏国,在嵩山少林寺面壁苦修九年,最终...
齐白石以《普门示现图》和《十六应真图像册页》展示观音的化身与力量,画作内涵丰富,技艺高超,体现其深刻理解佛教文化。画中观音大士手持净瓶,立于云端之上,普度众生。1.6 ▣ 达摩祖师像的风格特点 达摩祖师像突破常规以直立姿态展现,夸张造型与鲜明色彩赋予其幽默和活力,反映了齐白石创新的艺术理念。齐白石笔...
这种智慧,正是从马远的画作中所能体悟到的禅宗精髓。马远,这位南宋时期的绘画巨匠,字遥父,号钦山,出生于钱塘(现今的浙江杭州)。他的艺术生涯跨越了约一个世纪,从约1140年至1225年后,为后人留下了无数珍贵的艺术遗产。他的祖籍河中(今山西永济),这片土地似乎孕育了他对于自然与禅宗的深刻理解,也成就...
空山先生的画作始终萦绕着禅宗的智慧光芒。无论是“老僧入定”中闭目凝神的枯瘦身影,还是“罗汉面壁”里人与石壁的永恒对话,他都以极简的线条与大幅的留白构建出“空山无人,水流花开”的禅境。他笔下的柳枝轻拂,荷叶舒展,墨色晕染间似有迦叶尊者的衣袂轻扬。更妙的是,他经常将《心经》经文与佛教偈语入画,文字与图...
贯休《罗汉图》:展现禅宗智慧的画作艺术 1.1 ◇ 罗汉图形象特征 五代时期,由贯休所绘的《罗汉图》展现了三尊形态各异的罗汉。右侧的罗汉静坐树下,陷入沉思;中间的罗汉以光头形象与虎共戏,生动有趣;而左侧的罗汉则专注于展卷阅读,神情凝重。这三尊罗汉均呈现出独特的胡貌梵相,细腻地描绘了他们的个性与...
梁楷的泼墨艺术:从《泼墨仙人图》到禅宗画作 《泼墨仙人图》展示了梁楷在减笔画领域的卓越艺术成就,并融入深厚的禅意。 这幅作品不仅展现了他高超的绘画技艺,还成为后世画家争相效仿的大写意典范。在这幅画中,梁楷运用酣畅淋漓的泼墨技巧,生动描绘出仙人步履蹒跚的醉态。他以简练而富有神韵的细笔,勾勒出幽默而...
第一首诗中,惟俨的身形被比作鹤立千松,展现了他超脱尘世的形象。他两函经书藏于松下,象征着他对佛学的深刻领悟。在寻道问道的过程中,他以“云在青天水在瓶”的境界来回答李翱的疑问,寓意着自然与人的和谐统一,以及即刻领悟的禅机。李翱的诗作刻画了高僧惟俨的超尘生活和禅修深境,展现了禅宗思想的深化理解...
八大山人佛门四世祖博山无异说:“若向者里会去,万年一念,一念万年。生死情枯,真如体寂。二途俱泯,触处皆通。”禅宗对现实世界的解构,热衷于以现存世界的荒诞来打破人们执著的时空观念,打破了世界秩序,突破外表的束缚,在怪诞中找真实。八大山人绘画中对“善化”的怪诞表现,正是通过忽略或者改变正常的形式...
云浮市新兴县位于广东省中部偏西,是中国禅宗六祖惠能的故乡。禅宗是佛教在中国影响最大的、传播最远久的一个宗派。 徐登科作为本土画家,喜欢描绘当地风情,对六祖惠能的哲学思想和平生比较了解,曾走千里路跨五省寻觅六祖禅踪。 此幅长360厘米、高120厘米的《禅宗圣地六祖故里》巨幅国画,画家从收集素材、起稿到完成花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