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议政事言,宰相往往年纪较大,统治经验较丰富;而且丞相府有掾史三百多,御史大夫寺有属官四十五人[45],分别掌管并向宰相提供全国政治、经济、军事各方面的材料。而当时尚书机构尚在发展初期,人数有限[46],掌管材料肯定不够全面;领尚书事因是“内辅”,着重帮助皇帝掌握和行使君权,往往以关系亲密的外戚和师傅充任,统...
祝先生引用《后汉书·陈忠传》的记载,说“议政权”就是“入则参对而议政事”,按制度享有进宫谒见皇帝,共议国家大事的权利;而“监督百官执行权”则是“出则监督而董是非”,也就是说“经过皇帝与宰相商议,形成决定之后,还得由宰相监督百官执行。这里包括百官执行后的考课,以及由此奏行的黜陟、赏罚等”...
祝总斌教授的《两汉魏晋南北朝宰相制度研究》是中国古代制度史研究的经典之作,想要深入理解我国帝制早期的国家统治形态和运作机制,此书是必读书。 宰相作为古代辅佐君主统治国家的重要臣僚一直是位高权重,宰相制度也自然关系到统治阶级的政权稳定,宰相制度的重要性可...
“及王弘辅政,而弟曇首(侍中)为太祖所任,与华相埒。华尝谓己力用不尽,每叹息曰:宰相顿有数人,天下何由得治!” 《历代职官表》卷二宋齐梁陈条按语:“侍中参掌机密,亦为相职。”同书后魏条按语:“侍中称为宰相。” 有的说,魏晋南北朝的尚书令、仆射或录尚书事是宰相。
两汉魏晋南北朝宰相制度研究是祝总斌创作的政治类小说,起点中文网提供两汉魏晋南北朝宰相制度研究部分章节免费在线阅读,此外还提供两汉魏晋南北朝宰相制度研究全本在线阅读。起点中文网为您创造两汉魏晋南北朝宰相制度研究无广告、无弹窗在线阅读。
📚 本书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是祝总斌先生的制度史经典之作。祝先生开门见山地阐述了宰相的两大核心职责:一是“入则参对而议政事”,二是“出则监察而董是非”。这一界定清晰明了,至今仍具有指导意义。📖 本书的内容编排极具逻辑性,条理清晰,令人赞叹不已。阅读过程仿佛亲临课堂,让人不禁想起祝先生的讲课风...
2012年6月,祝总斌先生的《唐初宰相制度变化原因试探》一文获评“第九届北京大学学报优秀论文奖”。 摘要:本文主要通过对贞观元年至十三年五位最先以他官"参议朝政"而为宰相者的具体情况考证,论述唐初宰相制度的变化,不是出于君权压制、分散相权,而是当时的统治集团力图使宰相集思广益,取长补短,提高统治质量与效率。
[图片]《两汉魏晋南北朝宰相制度研究》前言祝总斌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如所周知,自战国开始,两千多年间,封建地主阶级先后推出了各国国君,以及全国统一以后的皇帝,作为最高政治代表,赋予至高无上的权力,以保护自己的政治经济利益。同时为使君主能有效地行使这...
《两汉魏晋南北朝宰相制度研究 祝总斌 博雅英华 祝总斌教授制度史研究经典著作 中国古代政治书 北京大学出版社 正版书籍【馨怡图书专营店】》,作者:两汉魏晋南北朝宰相制度研究 祝总斌 博雅英华 祝总斌教授制度史研究经典著作 中国古代政治书 北京大学出版社 正版书籍【馨
祝总斌先生的《两汉魏晋南北朝宰相制度研究》新近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印行了新版。承责编张晗兄寄赠一册,装帧、印制均极好。这应该是第三版了。第一版是1990年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印的,小三十二开,锁线平装,任意从哪儿翻开,都会自然展开,不会合上,更不会断开;惟一美中不足,就是有四张“夹心纸”,但有两张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