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胃苓汤(《丹溪心法》)为五苓散与平胃散(陈皮、厚朴、苍术、甘草)的合方,利水祛湿剂与芳香化湿剂合用,除加强祛湿作用外,还着重加强行气化气作用,适用于脾湿气滞、消化不良、脘腹胀痛泄泻、小便短少者。四、春泽汤(《证治准绳》):为五苓散加党参,可视为五苓散与补气汤(旧名四君子汤)的合剂...
藿朴夏苓汤是祛湿剂的代表方剂之一, 源于清·石寿棠的《医原·湿气论》卷下, 原方由杜藿香、真川朴、姜半夏、带皮茯苓、光杏仁、生薏苡仁、白豆蔻、猪苓、丝通草、建泽泻组成。严鸿志在《感证辑要》 (1920) 卷四中引作:“藿朴夏苓汤, 以...
1️⃣ 健脾祛湿四神汤 🌱 组成:淮山、茯苓、芡实、莲子 作用:健脾、清火、利水、养颜、降燥 适应人群:肠道功能不好、胃口不佳、腹胀腹泻、舌苔厚腻、湿气重者2️⃣ 女科圣方四物汤 🌺 组成:熟地、白芍、当归、川芎 适应人群:血虚、血瘀、月经不调的女性3️⃣ 补气补脾四君子汤 🌾 组成:党参...
中国人的湿气只有医圣张仲景才懂,张仲景深谙湿气的本质,于是开出一个方子,成为祛湿的鼻祖方,后世所有祛湿的方子都是在这个祛湿方基础上加减而来。这个方子就是《苓桂术甘汤》 我们看看组方: 原方:茯苓四两,桂枝三两,白术三两...
祛湿剂:清热祛湿—三仁汤 医学教育网整理“祛湿剂:清热祛湿—三仁汤”,正在复习的中医内科主治医师考生,速度掌握! 三仁汤 【组成药物】杏仁五钱、飞滑石六钱、白通草二钱、白蔻仁二钱、竹叶二钱、厚朴二钱、生薏苡仁六钱、半夏五钱 【方歌】三仁杏蔻薏苡仁,朴夏白通滑竹伦...
藿朴夏苓汤 藿朴夏苓有三仁,泽猪豆豉亦与伦; 湿温身热肢体倦,胸闷舌腻宜煎烹。 组成:藿香6g、半夏5g、赤茯苓9g、杏仁9g、薏苡仁12g、白蔻仁3g、通草3g、猪苓9g、淡豆豉9g、泽泻5g、厚朴3g。 功用:芳香化湿,渗利水湿。 主治:湿温证。身热恶寒,肢体倦怠,胸闷口腻,舌苔薄黄,脉濡缓。 黄芩滑石汤 黄芩滑石...
医学教育网整理“祛湿剂:清热祛湿—当归拈痛汤”,正在复习的中医内科主治医师考生,速度掌握! 当归拈痛汤 【组成药物】羌活、防风、升麻、葛根、白术、苍术、当归身、人参、甘草、苦参、黄芩、知母、茵陈、猪苓、泽泻 【方歌】当归拈痛羌防升,猪泽黄芩葛茵陈 ...
中医《方剂学》祛湿剂(利水渗湿)——猪苓汤(《伤寒论》) 一、组成 猪苓去皮、茯苓、泽泻、阿胶碎、滑石碎,各一两(各9克)。 二、用法 以水四升,先煮四味,取二升,去滓,内阿胶烊消,温服七合,日三服(现代用法:水煎服,阿胶分二次烊化)。 三、歌括 猪苓汤内有茯苓,泽泻阿胶滑石并;小便不利兼烦渴,...
茵陈蒿汤治阳黄,栀子大黄组成方。 [组成]茵陈18g、栀子12g、大黄6g。 [功用]清热,利湿,退黄。 [主治]湿热黄疸。一身面目俱黄,黄色鲜明,发热,无汗或但头汗出,口渴欲饮,恶心呕吐,腹微满,小便短赤,大便不爽或秘结,舌红苔黄腻,脉沉数或滑数有力。 [方解]本方为治疗湿热黄疸之常用方,《伤寒论》用其治疗瘀...
李东垣创立的清暑益气汤,对于现代临床来说,剂量太小,当然,中医自古就强调量效关系,诚如李东垣在清暑益气汤方后注中说,“剂之多少,临病斟酌”。而现代临床中的清暑益气汤,一般通用剂量为:黄芪9g,苍术9g,升麻6g,人参3g,白术3g,陈皮3g,神曲3g,泽泻3g,炙甘草2g,黄柏2g,当归身2g,麦门冬2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