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队撤退时,赵尚志下令人人都要背一袋白面,他本人也扛了一袋,偏偏祁致中不服从命令,坚决不扛。赵尚志认为祁致中是在挑战他的权威,蔑视他这个总司令。1939 年7 月2 日,赵尚志以“拒绝执行命令”为由错误地下令枪毙了祁致中。当时祁致中才26 岁。祁致中的被处决的事情, 让戴鸿宾与赵尚志产生了隔阂——兔死狐悲。
苏联的时候,却被苏军扣留,并且把他和东北抗日联军第3军军长赵尚志、第6军军长戴鸿宾关押在一起。 在狱中三人经常会谈论抗日的路线、策略等问题,祁致中与赵尚志的观点分歧很大,两人经常争吵,赵尚志始终没有将祁致中看成是自己的同志,而是将他看成是胡子(土匪)。 在后来的一次争吵中,赵尚志甚至以自己是东北党代表的...
于是,矛盾不可避免地产生了:祁致中和赵尚志一样的性格脾气,刚直、性烈如火,二人就抗日方针和第三军与第11军的关系问题争得面红耳赤,赵尚志有着十几年的党龄,没把小他5岁的“后辈”祁致中放在眼里,不是爱护和教育,而是指责、蔑视。赵尚志一心想压服祁致中,自称是“东北党代表”,要以党代表的资格开除祁致中的党籍。
可祁致中却不这样认为,他觉得独立师曾以三军作为榜样,但却没有依靠过三军,还说其实三军在赵尚志的领导之下,也没有什么出彩的成绩。赵尚志大怒,认为祁致中思想有严重问题,本质上还是土匪。这次口角在戴鸿宾的斡旋之下,以祁致中的道歉收场,但赵尚志却要求祁致中在回国后留党察看,做深刻检讨,俨然一副上级做派。193...
党员们投票通过了对祁致中的处决,这个决定宛如晴天霹雳,让所有人都感到震惊。祁致中作为一代抗日名将,他的死讯传出后,整个部队都笼罩在了悲伤和愤怒之中。人们开始怀疑党内是否存在着内讧和不公,而赵尚志也因此陷入了极大的困境。赵尚志原本意图借此机会树立自己的威信,却未料到事态会发展至此。他的举动引发了内部...
赵尚志竟然签字同意了。1939年7月,乌拉嘎金矿战斗打响了,祁参加战斗后,对赵说有人对自己打黑枪,后来扛面粉又被视为不积极,这都成了“违抗军令”。祁致中死时才26岁,回到祖国仅五天。在战场上,英勇的军人马革裹尸,为国捐躯,死得其所。那时的革命者,早已准备好面对未来可能的牺牲,甚至改名换姓,以示决心...
赵尚志非要把祁致中压服不可。而祁致中又是那种吃软不吃硬的性格,因而两人之间由于看法不同、性格不合所产生的积怨,随着时间的推移越积越深。1939年5月,赵尚志、戴鸿宾、祁致中终于被苏联远东军以“误会”为由释放。苏军还帮助他们组织了一支100余人的部队回东北继续抗日。返国途中,一苏联军官宣布由赵尚志担任...
东北抗日联军第十一军,在1937年10月由东北抗日联军独立师改编而成,师长祁致中。在1939年,祁致中被赵尚志以“拒绝执行命令”的罪名,下令枪毙,年仅26岁。 祁致中,算得上是一个传奇人物,他原名祁宝堂,别号明山,1913年出生于山东省曹县曹家庄。 1931年春他随乡亲们闯关东到了东北,在桦南县驼腰子金矿当工人。1932年...
1935年,祁致中在方正县与东北革命军第三军会师,1936年在七星峰创建抗日根据地,积极参加抗战。1937年赴苏联求援,被苏联方面错误关押。1939年6月回国,不久被赵尚志错误处死,年仅26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