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专业支撑、医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供给格局,强化以失能老年人照护为重点的基本养老服务,健全分级分类、普惠可及、覆盖城乡、持续发展的养老服务体系,加强老年健康促进,推动养老服务扩容提质,进一步激发养老事业
1月16日,冬日的寒风并未阻挡徐汇区田林街道田林十三村邻里汇的热闹与温暖。徐房集团“物业+养老”服务走进社区,在田林十三村邻里汇举办“旭日徐升迎福岁 田林焕彩送旧年”活动。徐房集团物业养老服务驿站项目在2024年顺利落地,依托凌云街道党工委、办事处的大力支持,根据徐汇区“物业+养老服务”工作的实施意见,梳...
“物业+养老”加码居家养老服务 城厢街道潇湘社区 城厢街道潇湘社区,一个总面积0.5平方公里、常住人口2439人的老旧小区,60周岁以上老年人占比高达44%,是典型的深度老龄化社区。为满足老年人对品质生活的向往,社区紧抓“旧改+未来”的契机,...
值得一提的是,本届深圳物博会期间,深圳市物业管理行业协会将与深圳市养老护理院、深圳市深投教育物业管理培训中心签署战略合作协议,计划未来一年内在深圳首批试点落地10家社区养老服务驿站。该驿站将采用“1+1”模式运行,即每个驿站由物业企业配备一名为老服务专员、一名资深养老从业人员,由深圳市养老护理院提供专业...
在海淀区北下关街道皂君庙南路社区,一种全新探索的“跨界”服务模式正在提供解题思路:街道和社区引进专业的养老服务中心,不仅能提供老年餐桌、照料康复等养老服务,还担负起了居民日常的小修小补、跑冒滴漏、“疑难杂症”维修等难题,这种“养老+物业”的“跨界”服务模式让居民生活变得更舒心。
物业企业转型为社区生活服务型机构,有利于促进养老服务转向社会化运营、市场化竞争模式。由于物业企业开展养老服务在企业资质、人员配备、用地空间、专业培养、监督管理、评估定级等方面都没有成文的制度设计和政策支持,因此拓展“物业+养老”服务需要在政策层面加以推动,鼓励更多的物业企业开展养老服务。
物业,正是这套智能系统中一个关键的参与者。在社区人力有限、力有不逮之处,物业成为“家门口”养老服务的有力延伸。“物业服务企业贴近居民,拥有‘距离近’‘人员亲’‘硬件足’等优势,可整合资源为老年人服务。”渝北区民政局相关负责人说,聚焦老年群体需求,全面推动物业平台发挥优势,将24小时物业融入上门...
小区物业“跨界”提供养老服务,这样的尝试在周浦镇海棠名苑一期小区进行。在中金海棠湾居民区党总支牵头下, “三驾马车”携手探索“物业+养老”服务模式,聚焦老年群体需求,将上门服务、人文关怀等养老服务融入24小时物业管理中,让辖区内特殊老年群体进一步享受社区关爱,也让物业承担起了更多社区治理角色,真正成为“...
近年来,新长宁慧生活在做好物业延伸服务的同时,依托新长宁集团物业板块资源,不断探索“物业+养老服务”新模式,打造了多个社区生活服务体验馆,助力建设“5分钟社区养老生活服务圈”,令社区老人拥有幸福的晚年生活。近日,这项工作被新华社报道,引发关注。上午9点,家住新华路街道新风村的蒋老伯,如往常一样吃过...
今年5月20日,苏州召开“社区+物业+养老”行动计划试点启动会,探索养老服务新模式。该计划以推动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提升“原居安老”生活品质为核心,发挥物业企业“常驻社区、贴近居民、快速响应”的优势,为老年居民提供陪伴、关爱、应急等服务。同时,发挥社区平台枢纽功能,为物业服务企业提供更多养老资源和配套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