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治十二年礼部会试舞弊案的发生,所牵涉到的人很多,但影响最大的还是唐寅,也使得这场会试为后来文人所关注,且口耳相传,历来议论颇多,这恐怕主要是因为唐寅在明代画坛的显著地位以及他作为家喻户晓的江南才子身份所致。所以,本文归以唐寅为小结。 唐寅...
1904年7月4日清晨,清王朝在礼部会试中选拔出来的273名贡士来京城参加由皇帝主考的殿试。上午10时试题发下,是以皇帝名义提出的时务策问,题长大约五六百字。日暮为交卷时限。最后一次科举考试的考题节选:第一部分:史论第5题:“北宋结金以图燕赵,南宋助元以攻蔡论”。第二部分:考各国政治,艺学策第1题:“学堂...
都没有错 因为考中了会试之后就是贡士了 如果你认真点读这些的话,你就会发现,贡士在殿试中均不落榜,也就是全都录取,只不过被皇帝和其他大臣给排下名而已 还有,会试考中的是贡士 这些人已经不容易了,明清时期全国就录取这么300多人,再给打发回去了,哪里还有人才,所以习惯将考中贡士的人直接称...
1898年,清朝礼部颁布的乡会试章程中规定:著照所拟,乡会试仍定为三场,第一场试中国史事、国朝政治论五道;第二场试时务策五道,专问五洲各国之政、专门之艺;第三场试四书义两篇、五经义一篇。礼部即请通行各省,一体遵照。以上材料说明清政府( )。 A. 改变了选拔人才的方式 B. 废除了八股取士制度 C. 变革了...
臣谨遵古制,参酌时务,拟明嘉靖四十五年丙寅科会试策题一卷,分经义、策论、实务三科,融程朱理学之精微,贯当世治乱之机要,务求士子明体达用。卷式如下: --- 大明礼部会试策题 嘉靖四十五年丙寅科 应天府贡院 考试官臣某等谨拟: --- 第一场:经义科 ...
会试 会试,主考部门是礼部,也叫“礼部试”。欧阳修当主考官主持的也就是礼部试(会试)殿试虽然阅卷的也是这些人,但是主考是皇帝,阅卷地点也是在皇宫
[解析]根据材料“1898年,清朝礼部颁布的乡会试章程中规定:著照所拟,乡会试仍定为三场,第一场试中国史事、国朝政治论五道;第二场试时务策五道,专问五洲各国之政、专门文艺;第三场试四书义两篇、五经义一篇。……礼部即通行各省一体遵照”可知,1898年,清朝礼部颁布乡会试章程,令各省统一照办。规定乡会试仍定为...
会试在乡试后的第二年春天在礼部举行,所以会试又称为礼闱、春闱。参加会试的是举人,取中后称为贡士,第一名称为会元。会试后一般要举行复试。∵∵∵(以上各种考试主要是考八股文
会试由礼部在贡院举行,亦称“___”“___”,会试发的榜称为“___”,考中者称为“___”,贡士首名称“___”。
#科举制度# 会试是由礼部主持的国家一级考试,又称礼闱,在乡试的第二年,于京城举行。参加会试者必须为乡试中式的举人。会试与乡试一样分为三场,分别在阴历的二月初九、二月十二及二月十五举行。由于会试为中央一级的考试,因此更为统治者所重视。主考、同考以及提调、监临等官员,都由较高级别的官员来担任,甚至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