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记全集《大学》原文赏析与注解 大学 【题解】 《大学》因篇首有“大学之道”四字,故名。郑玄《目录》曰:“名曰‘大学’者,以其记博学可以为政矣。此于《别录》属通论。”《大学》先明确提出博学的宗旨是“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接着提出了达到天下太平的八大步骤,即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
大学还继承了孔子的仁政学说与孟子的民本论大学里的统治者都是以尊长民之父母的身份自居但实际上他们还是站在剥削者的立场上这么说的他们所谓的爱民不暴戾只是为了维护他们上层建筑的经济基础生产力 【文言文】礼记大学原文及翻译赏析 《大学》主要概括总结了先秦儒家道德修养理论,以及关于道德修养的基本原则和方法,对...
《大学》本为《小戴礼记》中之一篇。东汉郑玄有注,唐孔颖达有疏;但尚未成为独立的专书。到了北宋,司马光作《大学广义》一卷,又作《致知在格物论》一卷,始将《大学》从《礼记》中分出来作独立的讲说。稍后,程颢以为《大学》是孔子的遗书,是所谓初学入德之门,与《论语》有相同的价值;遂作《大学定本》一卷,...
礼记大学之道《大学》 原文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
大学教学,按照时序进行,必须有正式的课业,课后休息时也得有课外练习。不学习弹奏杂乐,就不能懂得音乐;不学习各种比喻的方法,就不能理解《诗经》;不学习各种服饰的用途,就不懂得礼仪;不重视学习各种技艺,就不能激发对学业的兴趣。以君子对于学业,要心中念着,反复研习,休息或闲暇时也念念不忘。如果能这样,就能学懂...
礼记《大学第四十二》原文及赏析 【导语】: 【经文】 大学之道①,在明明德②,在亲民③,在止于至善④。知止而后 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 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今注】 ①大学:据郑 【经文】 大学之道①,在明明德②,在亲民③,在止于至善④。知止而...
大学开学的时候,士子穿着礼服,用藻菜祭祀先圣先师,用以表示敬师重道。然后让学生学习《小雅》中的《鹿鸣》、《四牡》、《皇皇者华》三首诗,使学生从懂得做宫的道理开始。入学授课时,先击鼓召集学生,然后打开书箱取书,让学生对学业恭顺。学校有供体罚用的木棍,用来使学生有所畏惧,仪容举止有所收敛。夏天大祭之...
《礼记·大学》全文两千于字,今天我们节选一小段来感受一下。 一家仁,一国兴仁; 一家让,一国兴让; 一人贪戾,一国作乱,其机如此。 此谓一言贲事,一人定国。 尧舜率天下以仁,而民从之; 桀纣率天下以暴,而民从之。 其所令,反其所好,而民不从。
“大学之道”是儒学经典《大学》开篇第一句。《大学》原本是《礼记》中的一篇。宋代人把它从《礼记》中抽出来,与《论语》、《孟子》、《中庸》相配合,到朱熹撰《四书章句集注》时,便成了“四书”之一。 《大学》是孔子及其门徒留下来的遗书,是儒学的入门读物。所以,朱熹把它列为 “四书”之首。朱熹又认为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