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庸》是中国古代论述人生修养境界的一部道德哲学专著,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原属《礼记》第三十一篇,相传为战国时期子思所作。 其内容肯定“中庸”是道德行为的最高标准,认为“至诚”则达到人生的最高境界,…
子曰:“人皆曰予知,驱而纳诸罟擭陷阱之中,而莫之知辟也。人皆曰予知,择乎中庸,而不能期月守也。” 子曰:“回之为人也,择乎中庸,得一善,则拳拳服膺弗失之矣。” 子曰:“天下国家可均也,爵禄可辞也,白刃可蹈也,中庸不可能也。” 子路问强,子曰:“南方之强与?北方之强与?抑而强与?宽柔以教,不报无道...
洋洋乎发育万物,峻极于天。优优大哉!礼仪三百,威仪三千,待其人然后行。故曰:苟不至德,至道不凝焉。故君子尊德性而道问学,致广大而尽精微,极高明而道中庸。温故而知新,敦厚以崇礼。是故居上不骄,为下不倍;国有道,其言足以兴,国无道,其默足以容。《诗》曰:“既明且哲,以保其身。”其此之谓与!
【译文】孔子说:“颜回就是这样一个人,他选择了中庸之道,得到了它的好处,就牢牢地把它放在心上,再也不让它失去。” 第九章 子曰:“天下国家可均也,爵(jué)禄可辞也,白刃可蹈也,中庸不可能也。” 【译文】孔子说:“天下国家可以治理,官爵俸禄可以放弃,雪白的刀刃可以践踏而过,中庸却不容易做到。” 第十...
子曰:“素隐行怪,后世有述焉,吾弗为之矣。君子遵道而行,半涂而废,吾弗能已矣。君子依乎中庸,遁世不见知而不悔,唯圣者能之。”“君子之道费而隐。夫妇之愚,可以与知焉,及其至也,虽圣人亦有所不知焉;夫妇之不肖,可以能行焉,及其至也,虽圣人亦有所不能焉。天地之大也,人犹有所憾,故君子语大,天下莫...
礼记·中庸 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性者.生之质也.命者.人所禀受.率.循性行之.是曰道.修.治也.治而广之.人仿效之.是曰教.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道.犹道路也.出入动作由之.须臾离之.恶乎从.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
篇1:礼记中庸全文及译文 【原文】 孟春之月:日在营室①,昏参中②,旦尾中③。其日甲乙。其帝大皞④,其神句芒⑤。其虫鳞。其音角⑥,律中太蔟⑦。其数八。其味酸,其臭膻。其祀户⑧,祭先脾⑨。 【注释】 ①营室:二十八星宿之一,即室宿。
礼记中庸原文及翻译如下: 原文: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 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
1、礼记中庸(2)全文凡为天下国家有九经,曰:修身也,尊贤也,亲亲也,敬大臣也, 体群臣也,子庶民也,来百工也,柔远人也,怀诸侯也。修身则道立, 尊贤则不惑,亲亲则诸父昆弟不怨,敬大臣则不眩,体群臣则士之报 礼重,子庶民则百姓劝,来百工则财用足,柔远人则四方归之,怀诸 侯则天下畏之。齐明盛服,非礼不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