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在礼俗互动的分析中偏向俗的自下而上,而非礼的自上而下:“民俗学者所言‘礼俗互动’,对‘俗’的重要性的强调要远高于‘礼’,更多呈现的是‘俗’对于‘礼’的‘自下而上’的作用,而忽视‘礼’对于‘俗’的‘自上而下’...
基于学术传统与问题意识,民俗学的传统礼仪研究尤为关注礼俗互动,在田野调查和史籍考辨的基础上,探讨传统礼仪与民间社会、日常生活之间的复杂关系。唯有反思“礼”“俗”等本土概念,梳理礼俗传统,深入观察传统礼仪在当下的传承与实践,才能更清晰的思考传统礼仪对于当代中国社会的重要意义,找到延续传统的可能路径。我们对人生...
特别需要强调的是,以“礼俗互动”视角探讨艺术民俗学研究,是当前该学科发展的一个重要课题。一方面,它注意到艺术活动与国家进程、地方社会发展、民众日常生活的多重互动关系,推重艺术精英在乡民艺术中的突出作用;另一方面,乡民艺术作为地方传统的一种,是民众与国家政治、地方权力系统形成磋商的文化工具,以民俗规范...
摘要:新时期以来,中国学界一直有着强烈的学术本土化建构意识,而多学科学者围绕“礼俗互动”的持续讨论,则是其中值得关注的学术动向。礼俗关系是中国社会自身建构之根本,而“礼俗互动”则是中国社会礼俗关系中的基本面向,具有成为中国社会研究范式的学术潜力。近年来的“礼俗互动”研究,逐渐指向关于中国社会的总体性分析框...
李俞霏,女,山东济宁人,齐鲁工业大学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服饰文化、服装史论。引 言如果说中国社会语境中的礼俗互动,是借助全社会的广泛参与,将国家政治与民间“微政治”贯通起来,以文化认同的方式消除显在与潜在的社会危机,那么传统服饰则是这一文化政治模...
基于学术传统与问题意识,民俗学的传统礼仪研究尤为关注礼俗互动,在田野调查和史籍考辨的基础上,探讨传统礼仪与民间社会、日常生活之间的复杂关系。这也是当下传统礼仪研究不可或缺的视角。唯有深入观察传统礼仪在当下的传承与实践,才能更清晰的思考传统礼仪对于当代中国社会的重要意义,找到延续传统的可能路径。
丧“礼”相对稳定而明确,具体情境中的丧“俗”则多样复杂,借用互动仪式理论,可以理解丧葬礼俗互动中社会秩序构建的逻辑与过程。仪式的要素与结果、扣合与分离呈现了丧葬仪式实践的丰富形态,而通过梳理丧葬礼俗知识传统、阐释死亡的绝对性、分析风土的多样际遇,则可明确丧葬礼俗流动的时空与稳定的情境。由此丧葬仪式得以以...
礼俗关系是礼俗互动研究的关键,在社会事实层面,化俗成礼,礼与俗对话,并共同规约社会秩序;而在话语建构层面,礼俗是一个统合多维度社会文化的概念。礼与俗互动的机制是其中的关键,刘志琴认为,礼俗 整合的效果,使得礼中有俗,俗中有礼,双向地增强上下层文化的渗透。刘铁梁认为,基层社会中维持生活秩序的政治文化传统的...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形成过程是各民族文化互动整合的过程,“礼俗互动”拓宽了审视文化互动整合关系的视野。西南情境下的“礼俗互动”具有特殊的边疆形态,呈现出族外与族内、上层与下层、中心与边缘、国家与地方、传统与现代等多维互动的结构模式。在大理巍山彝族土主文化这一典型案例中,“礼俗”的多维互动,不但保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