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此,华南理工大学的马东阁教授、乔现锋副研究员和唐本忠院士(共同通讯作者)联合报道了通过电致发光磁效应(MEL)测量基于深蓝AIE材料——4-(4-(2-(二苯基氨基)苯基)-5-苯基-[1, 1’: 2’, 1’’-三联苯基]-4-腈(TPB-AC),发现从高能三重态(T2)到最低单重态(SS1)的转化过程显然与器件效率相关。
对于OLEDs的机理,除了常规的测量手段(瞬态吸收、超快时间分辨光谱、表面增强拉曼散射等)以外,磁场效应(MFEs)也成为研究其内在因素的有效工具。基于此,华南理工大学的马东阁教授、乔现锋副研究员和唐本忠院士(共同通讯作者)联合报道了通过电致发光磁效应(MEL)测量基于深蓝AIE材料——4-(4-(2-(二苯基氨基)苯基)-5-...
《融合磁学技术的纳米隧道结电致发光研究》是依托华东师范大学,由张晓磊担任项目负责人的青年科学基金项目。项目摘要 本项目将利用配备低温磁场的高分辨扫描隧道显微镜,结合高效率的光学收集和检测系统,实现宏观磁场、磁性探针以及局域化的磁结构影响下的可控的纳米隧道结电致发光,展示隧道结中纳米磁结构或有机光电...
旋涂法制备发光层溶液准备样品旋涂空穴注入层和发光层蒸镀有机和无机薄膜研究工作图12 旋涂仪来源:新竹清华大学周卓辉老师课题组2.3 OLED磁效应的测试研究工作图14(a)样品示意图图14(b)测量装置图MELMax = 4.5%3.1 绿光OLED电致发光的磁场效应图15 电致发光与磁场强度关系图随着磁场的增加,磁电致发光MEL和磁电导...
而对于掺杂器件,尽管发光在低场部分随磁场也迅速增强,但高场部分却在低场增加的基础上出现下降.器件的注入电流越大,发光在高场下降越明显.低温下(T≤150K),尽管未掺杂器件电致发光的磁效应的高场部分也出现减弱趋势,但掺杂样品的高场部分受温度的影响要远弱于未掺杂样品的结果.基于掺杂引起的能级陷阱效应,通过...
实验也表明了蒸镀1nm Fe自旋注入层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亮度最佳。 标签:磁场作用;Fe电级;电致发光器件 引言 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发光机理是注入的电子和空穴在发光层中形成复合激子而发光。而费米能级的量子数为1/2,所以电子和空穴复合形成激子的单线态与三线态数目比例为1:3。根据泡利不相容原理,单线态的...
《磁性纳米粒子掺杂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磁场效应研究》是依托吉林大学,由孙洪波担任项目负责人的面上项目。 项目摘要 荧光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效率问题是其走向大规模实用化的主要制约因素,其起源为发射内量子效率25%的理论极限。已有研究证实对OLED发光材料进行磁性纳米材料掺杂,利用磁场对注入载流子的自旋状态进行调控...
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磁电导效应,是指在恒定外加偏压下,对于不含有任何磁性材料功能层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通过器件的电流发生变化的现象。由于器件对外磁场很敏感,通过给器件施加偏压,如果有外磁场的存在,器件的电流会有较显著地改变,通过与事先测定好的B-I特性曲线对比,便能测定外加磁场的大小。因此利用这种效应可...
光伏电站检测电致发光EL检测_磁粉探伤机的原理 电致发光,又称场致发光,英文名为Electroluminescence,简称EL。其原理如下图所示,晶体硅太阳电池外加正向偏置电压,电源向太阳电池注入大量非平衡载流子,电致发光依靠从扩散区注入的大量非平衡载流子不断地复合发光,放出光子;再利用CCD相机捕捉到这些光子,通过计算机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