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州窑遗址,位于河北省邯郸市西南40千米磁县及峰峰矿区境内,是宋、元时期北方著名的民间瓷窑。磁州窑遗址,主要生产窑口位于今河北省邯郸市观台镇、彭城镇、临水镇一带,古属磁州,故名磁州窑。窑址位有两处,一处分布在磁县的观台镇一带,另一处在南响堂寺下的彭城镇到临水镇。磁州窑装饰艺术以黑白对比...
而磁州窑先天是为普通百姓而做的,为降低成本,匠人们选用当地储量丰富的白碱作为化妆土施在深色胎体上,再施透明釉,烧制成化妆白瓷。这成为古陶瓷界公认的磁州窑基本特征。“不仅如此,磁州窑几乎所有的装饰工艺,都是在白化妆土的基础上进行、拓展和创造而成的。”中国磁州窑博物馆原馆长赵学锋说,倘若没有化...
盛会一天天临近,身在“主场”的刘立忠、任双合等磁州窑本地艺术大师和多位青年陶艺家,一直在思考着、创造着——如何让磁州窑的创新之光更加璀璨于世,书写新的旷世传奇。感谢河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河北博物院、河北师范大学、中国磁州窑博物馆、邯郸磁州窑学会、峰峰博物馆对本报道的大力支持。(河北日报记者 ...
磁州窑是我国古代最大的瓷窑体系,也是著名的民间瓷窑。2006年,磁州窑烧制技艺被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窑址在今邯郸市峰峰矿区的临水镇、彭城镇和磁县的观台镇与冶子村一带,因这些区域古属磁州,故得名。自北朝创烧,历经隋唐,到宋、金、元时期达到鼎盛,经明清至今,磁州窑历千年不衰,是我国...
磁州窑是中国宋代北方重要瓷窑之一。窑址在河北磁县境内,以观台镇、彭城镇为中心。因磁县宋属磁州,故名。该窑创烧于北宋初,经金元至明清,经久不衰。明曹昭《格古要论》、王佐《新增格古要论》、谢肇淛《五杂俎》、清初《磁州志》、朱琰《陶说》、兰浦《景德镇陶录》和许之衡《饮流斋说瓷》等文献对磁州...
在磁州窑一千多年的烧造历史中,宋金元是其繁荣期,在金代达到鼎盛。 《中国陶瓷史》指出:“磁州窑中观台窑最具代表性,其产品的品系、种类可以说集本系诸窑的大成。” 观台窑位于太行山东麓,漳河沿岸,为磁州窑中心窑场之一。它兴起于五代宋初,历宋、金、元三代,元末明...
磁州窑盐店遗址博物馆内的古窑遗址。 刘鹏举摄 1918年,直隶钜鹿县(今邢台巨鹿县)百姓掘地挖井时发现了一些古物。一座埋藏于地下800多年的宋代古城,由此惊现于世。1920年,天津博物院对钜鹿宋城遗址调查后出版《钜鹿宋器丛录》,披露了磁州窑瓷器。1921年7月国立历史博物馆对钜鹿故城进行发掘,所获磁州窑瓷器...
磁县位于河北省最南端的漳河之滨,是磁州窑的故乡,也是磁州窑的发祥地,千年不熄的窑火烧出了古老磁州的文明之光。为充分展示和弘扬磁州窑文化,2006年磁州窑博物馆在磁县新建落成。
磁州窑系是我国北方一个历史悠久,规模较大的民窑体系。分布于河北、河南、山西等省,以河北磁县境内的磁州窑为主。瓷器的主要特征为:风格粗犷豪放,线条简洁明快。造型立足于生活实用,大方朴素,坚固耐用,乡土气息浓厚。主要器型有瓶、瓮、罐、壶、盆、碗、盘、妆盒、枕、灯、香炉和各种动物玩具等。其胎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