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范围1、2、3的概念出自《温室气体核算体系》,也就是人们常说的“GHG Protocol”,这是由世界资源研究所(WRI)和世界可持续发展工商理事会(WBCSD)自1998年起开始逐步制定的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标准,由四个相互独立但又相互关联的标准组成,包括:《温室气体核算体系企业核算与报告标准》、《企业价值链(范围3...
根据范围二的定义,拥有或控制输配业务的公司应在范围二中报告输配损耗所产生的排放量。使用外购电力的最终用户则不需要在范围二中报告有关电力输配损耗产生的间接排放,因为它们不拥有或控制发生电力损耗(输配损耗)的传输和配送业务。2.其他与电力有关的间接排放 3.公司的电力供应商的上游活动(如勘探钻井、天然气火...
碳排放范围的1,2,3来自于《温室气体核算体系》GHG Protocol 中关于碳核算的运营边界的范围划分。温室...
“1、2、3”碳排放范围,也被称为碳计量三级分类法,是一种用以衡量组织或个人碳足迹的有效手段。该方法将碳排放源划分为三个层次,从而根据排放的直接性和可控性进行细致的管理与评估。首当其冲的是第一级(范围1),它主要指的是由组织或个人直接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这些排放主要源于化石燃料的燃烧,如煤炭和...
其中,范围1的直接温室气体排放为0万吨,主要来源于固定源燃烧、逸散性排放和移动源排放。范围2的排放则主要集中在运营耗电上,达到30万吨,这些电力主要用于云计算数据中心、零售门店和办公场所。而范围3的碳排放,即在价值链上下游间接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2020年能够准确计量的排放量约为54万吨。
依据《温室气体议定书:企业核算与报告准则》,范围1的定义为企业的直接碳排放,即自有或是受控范围的碳排放;范围2属于间接碳排放,主要指企业购买能源产生的碳排放,比如电力、蒸汽、加热和冷却操作等。依据《温室气体议定书:企业价值链核算与报告标准》,范围3包含了范围2之外的其他间接碳排放,主要有15种,即...
1、碳排放范围1(Scope 1):这是指直接排放的温室气体,主要包括由个人、企业或组织自身活动产生的...
当我们谈到碳排放的范围时,经常会听到“1、2、3”这三个数字。它们实际上代表了不同的碳排放考虑层面。首先,“1”代表的是直接碳排放,即某个活动或过程中直接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例如,燃烧化石燃料来发电或驱动车辆就会产生直接碳排放。其次,“2”代表的是间接碳排放,这些排放虽然不直接产生于我们的活动,但是与...
2 运输和物流:产品或原料的运输排放。 3 员工通勤与差旅:员工上下班及商务出差产生的排放。 4 产品使用和废弃物处理:产品在使用和废弃后的排放。 为什么了解三大排放范围 如此重要? 理解范围1、2、3的排放,并科学量化每个范围的排放量,是企业实施碳减排战略的基础。通过识别每个排放源,企业不仅可以制定更加精确的减...
范围1、2、3的概念出自《温室气体核算体系》,也就是人们常说的“GHG Protocol”,这是由世界资源研究所(WRI)和世界可持续发展工商理事会(WBCSD)自1998年起开始逐步制定的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标准,由四个相互独立但又相互关联的标准组成,包括:《温室气体核算体系企业核算与报告标准》《企业价值链(范围3)核算和报告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