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碳排放量的核算主要有三种方式:排放因子法、质量平衡法、实测法。排放因子法(基于计算)特点:排放因子法是适用范围最广、应用最为普遍的一种碳核算办法。计算公式:根据IPCC提供的碳核算基本方程:温室气体(GHG)排放=活动数据(AD)×排放因子(EF)其中,AD是导致温室气体排放的生产或消费活动的活动量,如...
目前,碳排放量的核算主要有三种方式:排放因子法、质量平衡法和实测法。 1、排放因子法 排放因子法是较为常用的一种碳核算办法, 目前重点行业都建立了相应的排放因子数据库,可以向行业主管单位咨询。 计算公式为: 温室气体(GHG)排放=活动数据(AD)*排放因子(EF)*全球变暖潜势(GWP) 其中,AD是导致温室气体排放的活...
10月24日,国家发展改革委等8个部门印发《完善碳排放统计核算体系工作方案》的通知,就加快夯实碳排放双控基础制度,构建完善碳排放统计核算体系,出台了《完善碳排放统计核算体系工作方案》。该方案提出,到 2025 年,国家及省级地区碳排放年报、快报制度全面建立,一批行业企业碳排放核算标准和产品碳足迹核算标准发布实施...
提起企业碳排放核算,首先需要了解企业层级温室气体排放的三种核算边界,即范围1、范围2、范围3,三种类型。其中范围1是直接排放。范围2和范围3是间接排放。 范围1 范围1排放,放指的是在企业实体控制范围之内,直接控制或拥有的排放源所产生...
鉴于此,《蓝皮书》建议,将林火碳排放纳入全球碳核算体系,建立包括自然过程的全口径碳核算体系,建立全面科学的碳排放监测与计量系统,同时,将林火碳排放的风险防控纳入碳汇林市场的碳交易体系。林火是森林生态系统中一种常见的干扰过程,显著影响森林的组成、结构和演替特征,从而改变森林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
李月圆指出,总体看,虽然我国在电力和石化化工领域已采取措施来完善碳排放统计核算体系,但在数据质量、核算方法和标准化等方面仍存在较大改进空间。“需要进一步加强跨部门协调和标准制定,以实现更高效的碳排放管理和减排目标。”“当前,我国已发布全国、区域和省级电力平均二氧化碳排放因子,但企业在碳核算方面仍处于...
组织层面的碳排放核算方法与区域核算方法完全不一样。首先,它根据企业对碳排放的责任分为范围一排放、范围二排放和范围三排放。范围一排放是指企业直接向大气中排放温室气体,它又包括能源排放、工业过程排放、泄漏排放和废弃物处理排放;范围二排放是指虽然不是企业直接产生的排放但是与企业强相关的排放,它包括外购...
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意见》有关部署,按照国务院办公厅《加快构建碳排放双控制度体系工作方案》要求,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结合,着力破解构建碳排放统计核算体系面临的短板制约,提升各层级、...
目前,碳排放量的核算主要有三种方式:排放因子法、质量平衡法、实测法。 排放因子法(基于计算) 特点:排放因子法是适用范围最广、应用最为普遍的一种碳核算办法。 计算公式: 根据IPCC提供的碳核算基本方程:温室气体(GHG)排放=活动数据(AD)×排放因子(EF) 其中, AD是导致温室气体...
中国科学院首发《消费端碳排放研究报告(2024)》 呼吁将消费端碳排放纳入全球碳核算体系 5月29日,中国科学院发布《消费端碳排放研究报告(2024)》。《研究报告》显示,1990-2019年间,中国消费端碳排放始终低于生产端碳排放,生产端和消费端碳排放差值由1990年的7.0亿吨增加到2019年的18.0亿吨。中国出口贸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