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荣辱,人事纷纭罗裙归去后,两相闻。天生丽质绿罗裙,明月清风不染尘,云水禅心无俗念,淡妆浓抹总宜人。润荷塘,翠盖罗裙浓妆出水面,云开雾散见天光。气爽淡浮尘,万里长空一片云,红叶罗裙迎远客,明月送佳人。夕阳西下苍茫映日斜,遥望远峰飞过万千家。高远峰娇,黄鹂婉日丽春光好,第几桥。黄鹂鸣翠柳,...
词语释义 小提示:"倦倚碧罗裙。"中的词语释义来自AI,仅供参考。 相关分类 全诗 原文拼音版 叶小鸾 一字瑶期,文学家叶绍袁、沈宜修幼女。貌姣好,工诗,善围棋及琴,又能画,绘山水及落花飞碟,皆有韵致,将嫁而卒,有集名《返生香》 查看叶小鸾的诗句
意思是:“碧罗裙芙蓉面混杂在荷花池中难以辨认,听到歌声才发觉池中有人来采莲。”这两句诗出自唐代诗人王昌龄创作的七言绝句组诗作品《采莲曲二首》。完整原文是:“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这首诗写的是采莲少女,但诗中并不正面描写,而是用荷叶与罗...
冯张巍 - 碧罗裙 (乐曲)
1. 碧罗裙与芙蓉面在诗句中形成了一幅美丽的图景,但需指出的是,“碧罗裙”并非是“芙蓉面”的直接比喻,而是用以形容采莲少女的衣着与周围环境的和谐统一。2. 原句“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中的“一色裁”暗示了少女的罗裙与荷叶颜色相同,如同裁剪自同一片绿意。这种写法既赋有了荷叶...
小提示:"东篱黄菊秀,赋得碧罗裙。"的拼音和注音来自AI,仅供参考。 翻译及意思 词语释义 东篱:1.东边的竹篱。晋.陶渊明〈饮酒诗〉二○首之五:「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后人多用以代指菊圃。2.园圃名。宋陆游《东篱记》:“放翁告归之三年,闢舍东茀地,南北七十五尺,东西或十有八尺而赢,或十有三尺而缩...
春暖碧罗裙 芙蕖 著 更新时间:2020-05-09 17:43:11 开会员,本书免费读 >最新章节: 【正版无广】第304章 番外4:欢娱在今夕,嬿婉及良时。 古代言情 经商种田 宋琉璃不甘被卖,撞了南墙香消玉殒,再醒来已是换了芯子。上有刻薄舅母,下有嗷嗷待哺的弟妹,纵有一脑门现代想法,也先填饱肚子再说!赚钱养娃斗斗...
1. 碧罗裙与芙蓉面的描绘,意味着少女的衣着与自然景物相融,难以在池中直观地分辨出她的身影。2. 乱入池中看不见,指的是少女在荷叶与荷花的遮掩下,若不细察难以察觉其存在。3. 歌声的出现揭示了池中有人的秘密,才让人意识到原来池中有采莲的少女。4. 这句诗不仅描绘了景色,更通过景物来...
安乐初出降武延秀,蜀川献单丝碧罗笼裙,缕金为花鸟,细如丝髮,鸟子大如黍米,眼鼻嘴甲俱成,明目者方见之。 《旧唐书》志第十七 百鸟羽毛裙 以百鸟羽毛织造成的羽毛裙,正看、侧看颜色不同;在太阳直射、阴影之中的颜色又不同,是不是有些类似现在“镭射效果”呢? (图片仅供参考) 单丝碧罗笼裙 用纯金雕镂、...
1. 在诗意盎然的描绘中,"碧罗裙"与"芙蓉面"两句,各自展现了采莲少女的服饰与容颜。其中,"碧罗裙"并非直接比喻"芙蓉面",而是巧妙地描绘了少女衣着的清新与自然之美,与之相映成趣。2. 原诗中的"荷叶罗裙一色裁",以"一色"形容罗裙与荷叶的色彩相融,如同量身定制,既描绘了少女衣着的颜色,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