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传,米芾到船上拜访太守蔡攸,蔡攸很高兴,便拿出自己珍藏的王羲之草书佳作《破羌帖》共赏,这幅书法气韵高古、精致典雅,令米芾惊奇叫绝,当即决定用自己所收藏的名画交换,蔡攸自是不愿,委婉拒绝。米芾一听忽然跑到船边喊:”你不跟我换,我就跳江”,书家的体面无影无踪,这种做法,让蔡攸一时难以应付,最终...
破羌帖释文翻译 《破羌帖》又称《王略帖》,是东晋大臣王羲之的作品,草书,共9行,81字。接下来为您呈现《破羌帖》的释文、翻译、出处及赏析。 一、释文 原文:知虞帅书,桓公以至洛,即摧破羌贼,贼重创,想必禽之。王略始及旧都,使人悲慨深。此公威略实著,自当求之于古,真可以战,使人叹息。知仁祖小差...
《破羌帖》,又称《王略帖》、《桓公至洛帖》或《桓公破羌帖》,是一幅草书作品,共9行,81字。这幅作品的结字峻美,气息冲和,笔画精略而形态俱存,真可谓是笔意入神,穷极变化。王羲之在写完《兰亭序》后不久便辞官归隐,但他的心仍然系着国家大事。东晋永和十二年(356年)八月,征西大将军桓温摧破羌敌,一举收...
王羲之《破羌帖》,笔意入神,穷极变化 依古轩画廊 04-2410:51 王羲之《破羌帖》,亦称《王略帖》、《桓公至洛帖》、《桓公破羌帖》,草书,9行,81字。此帖结字峻美,气息冲和,流畅自然,笔画精略而形态俱存,可谓笔意入神,穷极变化。 王羲之《破羌帖》 唐修《晋书》卷八一王羲之等人传之后,有唐太宗亲自撰写的...
因帖中第三行有《王略始及旧都》一语,又称《王略帖》,另有《桓公至洛帖》《桓公破羌帖》之称。 此帖书法结字峻美,笔意练达,骨肉相宜,气息冲和,流畅自然,笔画精略而形态俱存,可谓笔意入神,穷极变化。 清代刘熙载在《艺概·书概》中说:草书比之正书,要使画省而意存可于争让向背间悟得。
王羲之《破羌帖》背后的故事 相传这是米芾以死相逼得到的字帖。这个故事发生在宋代,当时的书法家米芾在真州拜谒宰相蔡攸。他们乘坐在舟上,相谈甚欢。蔡攸拿出了王羲之的《破羌帖》展示给大家看,而米芾一见如获至宝,非常想要得到这个字帖,于是提出以自己的藏画作为交换。然而,蔡攸并不愿意,拒绝了米芾的要求。...
《破羌帖》又名《王略帖》,晋代著名书法家王羲之,传世经典草书。全篇总计9行,81字。且入刻《宝晋斋帖》。东晋大将桓温收复旧京洛阳,时间是在公元356年,也就是东晋永和十二年的八月。此时的王羲之已经辞官归隐。但是依然关心国家大事,对于摧破羌贼,收复山河,内心感到由衷的喜悦,在书写当中流露出振奋的心情!
《破羌帖》作为草书作品,由东晋时期的著名书法家王羲之创作。此帖以纸本墨拓的形式流传,共计9行,81字。《破羌帖》又名《王略帖》,因其第三行有《王略始及旧都》一语而得名。《宣和书谱》卷第十五中收录了《王略帖》的帖目,证实了其身份。此外,它还被称为《桓公至洛帖》和《桓公破羌...
在《破羌帖》中, 王羲之的书法艺术与家国情怀交织在一起, 成为了一段历史的见证。它不仅是王羲之个人情感的释放, 更是那个时代背景下, 中国士人对于国家兴衰、民族命运深刻思考的体现。通过《破羌帖》, 我们得以窥见王羲之以及那个时代的士人们对国家繁荣与和平的向往与追求。《破羌帖》作为东晋时期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