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砚雕和海派砚文化的滋养下,汪志良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文人砚刻风格:既有唐宋元明的经典美,也有宫廷造办处的精工美,又有海派砚刻俏色巧雕的写实美,更有书画篆刻金石味的文气美。他的作品中融入了诗、书、画、印等多种艺术形式。展出作品 主办方提供 文化学者钱文忠也来到开幕式现场。钱文忠说:“我习惯于夜间...
《见石· 上海砚刻汪志良作品展》于2024年9月7日下午在上海工艺美术博物馆开幕。 上海工艺美术学会会长、《上海工艺美术》杂志主编周南先生致辞 上海市工艺美术大师、上海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上海砚刻”代表性传承人丁伟鸣先生致辞 著...
砚刻是在砚石上所进行的精致雕刻,对于质地优佳的砚台能起到锦上添花的艺术效果,一砚制成,往往要琢磨经年,被历代文人尊崇为“文房四宝”中的第一宝。上海砚刻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明代,上世纪20年代,上海砚刻艺人在继承中国传统的砖刻、石雕和金石篆刻技艺的基础上,吸收了西洋雕刻的表现手法,逐步形成砚刻写实的...
在中国古代,刻砚、赏砚、藏砚基本是文人士大夫这一阶层的垄断领域。赏砚行为在古代,属于精英的文化范畴,只有文人士大夫阶层,才会赏玩砚台,才会把刻砚、赏砚、藏砚作为可讨论的话题,这种文化为中国文人士大夫阶层所专有,中下层文人对于砚台的态度基本是功...
以中国历史上著名民族英雄“延平郡王”郑成功驱荷复台的事迹为题材设计的“成功砚”是双面意象砚台。正面以浮雕、薄意和阴刻技艺,再现了战船破浪前行的壮观场面,背面篆刻郑成功人物肖像和诗词铭文,歌颂英雄。砚池边沿祥云绕日,寓意和平安康。工稳、平正的砚池与周边随形就势的石刻形成对比,观之美而不厌。砚台的大...
“四宝砚为首。”自古以来,砚台便是文人墨客案头不可或缺的珍宝,砚刻艺术则是赋予砚台灵魂和生命的一种手段。昨天,上海砚刻第五代传人汪志良举办的“见石·上海砚刻汪志良作品展”在上海工艺美术博物馆拉开帷幕。展览分“高古简约”“博古满工”“写实仿生”“新文人砚”等板块,展示了汪志良近十年来精心创作的...
上海砚刻,作为砚台上的艺术雕刻,可以追溯到明代。在上世纪20年代,上海的砚刻艺人们融合了传统的砖刻、石雕和金石篆刻技艺,同时吸收了西洋雕刻的表现手法,逐渐形成了写实主义的特色。到了30年代,陈端友和张景安更是以现实生活为题材,用细腻逼真的雕刻手法展现了上海砚刻的独特魅力。
“见石·上海砚刻汪志良作品展”在上海工艺美术博物馆开幕。展览汇集了上海砚刻第五代传人汪志良近十年来精心创作的砚刻作品,展示了他多年来的艺术成果。 展览分“高古简约”“博古满工”“写实仿生”“新文人砚”等板块。“高古简约”板块主要从唐宋元明的经典砚式入手,“博古满工”板块主要以宫廷造办处的工艺为...
#焕新非遗计划##砚刻##了不起的非遗#上海砚刻作为“海派四刻”(上海砚刻、上海竹刻、上海细刻、上海瓷刻)之龙头,充分体现“海纳百川、追求卓越、开明睿智、大气谦和”的上海海派文化精神,是最具文人气质的上海工艺美术优秀代表之一,并于2013年被列入上海市第四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上海砚刻在遵循中国古砚的...
丁伟鸣,当代海派砚刻大师,海派的布朗库西, 视频播放量 12、弹幕量 0、点赞数 0、投硬币枚数 0、收藏人数 0、转发人数 0, 视频作者 惠董-大宅中国器, 作者简介 ,相关视频:与石头对话的艺术家 An artist who reads stones,与石头对话的艺术家 An artist who reads ston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