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简介 石雨江,2000年博士毕业于美国佛罗里达大学,2000-2005年在美国哈佛医学院病理系接受博士后科研训练,2005-2015年在美国哈佛医学院&布莱根妇女医院担任助理教授,2015-2022年在美国哈佛医学院&布莱根妇女医院担任副教授,2022年加入复旦大学生物医...
石雨江教授,2000年在美国佛罗里达大学获得博士学位,随后在美国哈佛医学院病理系进行了博士后科研训练。2005至2015年,他在哈佛医学院和布莱根妇女医院担任助理教授,2015至2022年晋升为副教授。2022年,石教授加入了复旦大学生物医学研究院,成为特聘教授。石雨江教授在表观遗传学领域取得了显著成就。他发现了第一个组蛋白去甲...
石雨江教授目前同时正在筹建复旦大学衰老与长寿研究院(筹),该研究院将聚焦表观遗传对于衰老长寿的调控,这个方向也会是石雨江教授未来的重点研究方向。 课题组有数个很有前景的课题正在推进中,现公开招聘3-5名博士后,3-4名科研助理。欢迎已经毕业/即将毕业的博士生加入,课题组将为每一位成员“量身定制”一套培养方案...
中国科学院院士、复旦大学生殖与发育研究院院长黄荷凤,复旦大学特聘教授、生物医学研究院课题组组长石雨江围绕主题“you are more than your dna”分别从临床科学问题和前沿基础研究的角度做报告,复旦大学生物医学研究院科研副院长蓝斐与复旦大学生物医学研究院院长助理丁广进主持报告会。
石雨江,2000年博士毕业于美国佛罗里达大学,2000-2005年在美国哈佛医学院病理系接受博士后科研训练,2005-2015年在美国哈佛医学院&布莱根妇女医院担任助理教授,2015-2022年在美国哈佛医学院&布莱根妇女医院担任副教授,2022年加入复旦大学生物医学研究院担任特聘教授。详情请见复旦生物医学研究院官网https://ibs.fudan.edu.cn...
北京时间7月19日凌晨,复旦大学生物医学研究院石雨江教授课题组在Nature上在线发表了题为Glucose-regulated phosphorylation of TET2 by AMPK reveals a pathway linking diabetes to cancer的论文,揭示了由能量感受器AMPK介导的TET2磷酸化通路在连接糖尿病与癌症过程中的重调作用及其相关分子机制,还从表观遗传的角度阐述了...
近日来自复旦大学、布莱根妇女医院和哈佛大学医学院的研究人员在新研究中揭示了一种组蛋白去甲基化调控的新机制,相关论文发表在12月20日的《分子细胞》(Molecular cell)杂志上。 来自复旦大学生物医学研究院的石雨江(Yujiang Geno Shi)教授和徐彦辉(Yanhui Xu)教授为这篇论文的共同通讯作者。前者是是表观遗传学领域的...
近年来临床研究发现,糖尿病患者患癌症的比率已明显高于非糖尿病患者,而治疗糖尿病的药物二甲双胍也在降低癌症风险上展现出优良成效。在糖尿病和癌症这两种疾病之间,是否存在着某种仍未被科学研究发现的联系?为何防治糖尿病的药物二甲双胍也能够在预防癌症的舞台上大显身手? 最近,来自复旦大学生物医学研究院,哈佛大学医学...
来自复旦大学生物医学研究院的石雨江(Yujiang Geno Shi)教授和徐彦辉(Yanhui Xu)教授为这篇论文的共同通讯作者。前者是是表观遗传学领域的知名教授,实验室主要从事表观基因遗传,癌症表观遗传等方面的研究。后者主要研究生物大分子发挥功能的分子机制和结构基础,尤其是针对和人类疾病密切相关的重要蛋白质及蛋白质复合物。
北京时间7月19日凌晨,复旦大学生物医学研究院石雨江教授课题组在Nature上在线发表了题为Glucose-regulated phosphorylation of TET2 by AMPK reveals a pathway linking diabetes to cancer的论文,揭示了由能量感受器AMPK介导的TET2磷酸化通路在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