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石钟山记》; (2)学会通过朗读、默写等方式,提高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 (3)运用互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搜集与石钟山相关的历史文化资料。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优秀文化,传承中华经典文学; (2)激发学生对自然景观的热爱和敬畏之情; (3)引导学生...
石钟山记教案范文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1)能够理解并背诵《石钟山记》全文; (2)能够分析并欣赏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3)能够理解文中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 2.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石钟山记》; (2)学会对比阅读,将《石钟山记》与其他相关作品...
A 彭蠡(li 指鄱阳湖)之口有石钟山焉 B 今以钟磬(qing 古代用玉或石制成的乐器)置水中 C枹(pao 鼓槌)止响腾,余韵徐歇 D 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硿硿(kong 指声响)焉 (2)( ) A 而山上栖鹘(hu 老鹰),闻人声亦惊起 B 磔磔(zhe 鸟叫声)云霄间 C 或曰此鹳鹤(huanhe 一种水鸟)也 D 噌吰(ceng...
石钟山记教案设计范文1. 学习焉是得相等文言词语的用法。2. 理解掌握文言词语的古今意义差别,特殊文言句式,文言通假字,文言词类活用等知识。3. 通过学习本文了解苏轼的特点及其严谨治学的态度。文言词语的用法和句式。苏轼散文特点及其治学精神。
石钟山记教案范文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石钟山记教案,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黄山集名山之长。泰山之雄伟,华山之险峻,衡山之烟云,庐山之瀑,雁荡山之巧石,峨嵋山之秀丽,黄山无不兼而有之。明代旅行家、地理学家 徐霞客两游黄山,赞叹说:“登...
石钟山记教案范文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1)能够理解并背诵《石钟山记》全文; (2)了解苏轼的生平和文学地位; (3)掌握文中的重要词语和句式; (4)分析并欣赏苏轼的散文风格。 2.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石钟山记》; (2)学会通过朗读、默写等方式,提高语文素养;...
石钟山记优秀教案《石钟山记》教案教学目标:1.理清思路,把握课文重点字词及句式。2.认识作者反对臆断,重视考察的观点。3.理解“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的深沉价值。教学重点:重点字的词类活用、判断句式、宾语前置句。教学难点:理解“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的深沉价值。第一课时(第一自然段、第二...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4篇石钟山记教案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篇1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会计作为经济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经济发展中的地位也变得越来越重要,培养出符合社会需要的中、初级实用型会计技术人才,是摆在我们会计教师面前的一个非常现...
石钟山记|教案范文第1篇 石钟山记 苏轼 [教学目标] 1、理解作者有疑必察、反对臆断、重视实地考察的精神。 2、重点掌握“鼓”、“是”、“遗”、“得”等实词的用法。总结“而”的用法和否定句、疑问句中代词作宾语时,宾语前置的规则。 [教学重点] ...
1.彭蠡之口有石钟山焉 焉:语气助词,不翻译 2.微风鼓浪 鼓:振动 3.水石相搏 搏:拍击 4.南声函胡 函胡:重浊而模糊 5.北音清越 越:高扬 6.枹止响腾,余韵徐歇 腾:传播;歇:消失 (二)理解下列词语在句中的意义和用法 1.临 A 郦元以为下临深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