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间有紫云洞、桃源洞、通天洞、日月洞、摘星台、鸳鸯石等奇岩怪石,崖石上留有历代众多文人墨客的摩崖题刻。石竹山九仙在汉武帝时期就开始传承,为东南沿海道教名山。 千余年来,动人的祈梦故事以及百姓祈求仙君为民消灾赐福的活动经久不衰,形成由祈梦、接春、九仙信仰...
福清石竹山祈梦习俗石竹山祈梦习俗已有2000多年历史它以九仙信仰为精神纽带以人生礼俗岁时节令相伴随以民间心理医疗知识为内涵广泛涉及心理医学养生学建筑学社会学等领域在流传过程中又融入了道教仪式文化成为一种独特的心理疏导和社会教化形式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礼俗逐步衍生出四季祭典尤其以每年立春日的接春...
预览播放中,打开优酷APP看高清完整版 省级非遗:福清市石竹山祈梦习俗 +追 超清画质 评论 收藏 下载 分享 选集 01:10 孩子们在校车上祝93岁老人生日快乐 2025-02-08 00:54 出生被妈妈舔掉一只耳朵的小金毛 2025-02-06 00:31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这个中秋,你回虎呛吗? 2025-01-02 02:23 海浪与篝...
民俗——石竹山祈梦习俗 石竹山在福清西部,是国家4A级风景区,以“石奇、竹秀”而得名,素有“雅胜鼓山”之誉。石竹山九仙在汉武帝时期就开始传承,为东南沿海道教名山。此山“石能留影常来鹤,竹欲摩空尽作龙”。明代旅行家、地理学家徐霞客于泰昌元年(1620年)慕名游览石竹山时记叙:“闻宏路驿西十里,有石竹山...
石竹山祈梦习俗:2000年传统文化的传承 福清的石竹山祈梦习俗有着悠久的历史,可以追溯到2000多年前。这个习俗以九仙信仰为基础,融合了人生礼仪、岁时节令等民俗活动,并在流传过程中融入了道教科仪,成为一种具有心理疏导和社会教化作用的独特风俗。这种习俗在福州、莆田、厦门等地以及海外福建人聚居地广泛流传。
福州新闻网8月6日讯(福州晚报记者 万小英 马丽清/文 张旭阳/摄)福清石竹山被誉为“祈梦的发祥与传承地”。2000多年来,石竹山祈梦习俗作为一种影响广泛的民俗文化形态,融入道教仪式文化,成为一种独特的心理疏导和社会教化形式,并形成了独特而丰富的石竹山梦文化,吸引了朱熹、叶向高、徐霞客、隐元、陈宝琛、萨镇冰...
福清非遗的“省级”代表:宗鹤拳、车鼓舞、石竹山祈梦习俗、佾舞 (备注:2020年12月佾舞入列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宗鹤拳 传承人:福清市宗鹤拳协会 方长玉、方长灿2007年列入福建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中国武术博大精深,技击方法门类众多,宗鹤拳作为中国武术南方一大流派,其起源可追溯至清朝道...
石竹山祈梦习俗在流传过程中逐步衍生出四季祭典,以每年立春日的“接春”习俗为代表。这一天,数以万计的群众汇聚在石竹山“候春”,用寓意五谷丰登的稻谷、青枝、红烛等,恭候春的到来。这一原生态的生命礼俗,蕴含着古代社会对农耕文化的重视和对生命的尊重。
石竹山祈梦习俗 石竹山,素有“中华梦乡”之美誉,"梦文化"是石竹山宗教文化的一大特色,因此被誉为"中华梦乡"。 石竹山祈梦习俗形成于宋代,它以九仙信仰为精神纽带,与人生智慧、岁时节令礼俗相伴随,以民间心理医疗知识为内涵,形成独特丰富的石竹山梦文化。